【原文】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赏析】
1、《大田》是上首《甫田》的姊妹篇,描写周王视察秋收,祈福来年国泰民兴更多的福祉。两首都是通过详尽农耕与祭农神的方式来展现其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全诗分四章,按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农事。前二章是铺垫,三章实写收获,是全诗的高潮,末章以祭农神收尾。
2、首章叙述了对春耕的重视及其准备工作。“大田多嫁”看似平淡,却是一幅恢弘的场景。其中包括春耕、夏耘、秋收,“既种既戒”更是强调以农立国,要择种、缮具,方能事半功倍。“既备乃事”一笔带过,笔墨干练利落,疏而不漏。最后一句“曾孙是若”点明主祭人,君王若父,宰弼天下。
3、夏天到了,农人忙着除草灭虫,黍稷快熟,来不得半点马虎,此时的不闻不问,秋天一定难有收获。“既方既皁,既坚既好”,四个既,把农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如何用心一一呈现。“不稂不莠”只有除尽杂草,稻米才能旺盛。
4、秋天雨水充足,前面的辛苦耕耘和风调雨顺,我们最终获得了丰收。阴云弥漫、秋雨绵绵,一场收获前的甘霖降临大地。此时不用去白描成片的谷穗和挥汗如雨的农人,却用侧写、细节烘托,壮实倒卧的谷物、尚未饱满的稻穗、现场遗漏的飘散的,这才是最真实的画面。
5、难道田里散落的粮食是农人不珍惜或粗心偷懒吗?“伊寡妇之利”不收拾殆尽是为那些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穷苦人家能够捡拾,苟延生命。这才是宅心仁厚、胸怀宽广,而不是粗心大意。
6、末章与首章呼应,人们在田间地头欢庆丰收,祭祀祈愿。天子亲自下田犒劳大家,肃穆虔诚地祈祷天下黎民福寿安康。其乐融融、天下一家。
【注释】
1、大田:面积广阔的农田。
2、稼:种庄稼。
3、既:已经。
4、种:指选种籽。
5、戒:同“械”,此指修理农业器械。
6、乃事:这些事。
7、覃(yǎn):“剡”,锋利。
8、耜(sì):古代一种似锹的农具。
9、俶(chù)载:开始从事。
10、厥:其。
11、庭:通“挺”,挺拔。
12、硕:大。
13、曾孙是若:顺了曾孙的愿望。
14、曾孙,周王对他的祖先和其他的神,都自称曾孙。
15、若,顺。
16、方:通“房”,指谷粒已生嫩壳,但还没有合满。
17、皁(zào):指谷壳已经结成,但还未坚实。
18、稂(láng):指穗粒空瘪的禾。
19、莠(yǒu):田间似禾的杂草,也称狗尾巴草。
20、螟(míng):吃禾心的害虫。
21、螣(tè):吃禾叶的青虫。
22、蟊(máo):吃禾根的虫。
23、贼:吃禾节的虫。
24、稚:幼禾。
25、田祖:农神。
26、秉:执持。
27、畀:给与。
28、炎火:大火。
29、有渰(yǎn):即“渰渰”,阴云密布的样子。
30、祁祁:徐徐。
31、公田:公家的田。古代井田制,井田九区,中间百亩为公田,周围八区,八家各百亩为私田。八家共养公田。公田收获归王室或诸侯所有。
32、私:私田。
33、稚:低小的穗。
34、穧(jì):已割而未收的禾把。
35、秉:把,捆扎成束的禾把。
36、滞:遗留。
37、伊:是。
38、馌(yè):送饭。
39、南亩:泛指农田。
40、田畯(jùn):周代农官,掌管农事
41、禋(yīn)祀: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也泛指祭祀。
42、骍(xīn):赤色牛。
43、黑:指黑色的猪羊。
44、以介:祈求。
45、景福:大福。
【译文】
大田宽广作物多,
选了种籽修家伙,
事前准备都完妥。
掮起我那锋快犁,
开始田里干农活。
播下黍稷诸谷物,
苗儿挺拔又壮茁,
曾孙称心好快活。
庄稼抽穗已结实,
籽粒饱满长势好,
没有空穗和杂草。
害虫螟螣全除掉,
蟊虫贼虫逃不了,
不许伤害我嫩苗。
多亏农神来保佑,
投进大火将虫烧。
凉风凄凄云满天,
小雨飘下细绵绵。
雨点落在公田里,
同时洒到我私田。
那儿谷嫩不曾割,
这儿几株漏田间;
那儿掉下一束禾,
这儿散穗三五点,
照顾寡妇任她捡。
曾孙视察已来临,
碰上农妇孩子们。
他们送饭到田头,
田畯看见好开心。
曾孙来到正祭神,
黄牛黑猪案上陈,
小米高粱配嘉珍。
献上祭品行祭礼,
祈求大福赐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