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作品之前只读过《边城》,还是在许多年前去湖南湘西凤凰游玩时,住在沱江边上的客栈里用一个下午将书看完了,过后会想到,总有一天,老二一定会回去的,说不定翠翠一睁开眼,就见到了她的情郎……
《萧萧》这部小说创作于1929年冬,当时沈从文从湘西来到上海,他看到了都市文明中人性的变异,深感失望,因此他创建了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社会理想的“湘西世界”里面只供奉“人性”,用来抵御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的浸染和扭曲。
萧萧十二岁时,嫁给了小九岁的丈夫,当童养媳。她天真、善良、单纯又无知。到了十五岁的时候,被家中的工人花狗用山歌和花言巧语唱开了她的心扉,把她变成了妇人。但花狗是个个子大,胆子小的人,虽赌咒过不会辜负萧萧,但在萧萧有了身孕,身体开始变化后,与他商量想一起去城里自由,找郎中买药拿去肚子的那块肉。但花狗没有这样的胆量,便不做声,半个月后,花狗不辞而别。
萧萧在花狗走后想尽各种办法堕胎不成,想到了逃走,收拾了一点东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但没有动身,就被家里人发现了。家中追究了逃走的根源,知道了其中的缘由,一家人的平静生活,被这件事情打乱了。祖父给了萧萧伯父两个选择,一是让萧萧沉潭淹死她,二是发卖。萧萧大肚子做证,什么也没有可说。伯父忍心让萧萧沉潭,萧萧只能嫁人做二路亲了,赔偿给丈夫家损失的数目。一时也没有相当的人要她,因此暂时还在丈夫家住。这件事情既说明白,照乡下人规距倒又象不什么要紧,只等待处分,大家反而释怀了。后来萧萧生下儿子,也同丈夫圆了房,接着儿子阿牛又迎娶了童养媳,整个生命再次循环,成了沈从文乡下世界里恒常的现象。
人在性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对于婚姻,萧萧以天然的人性来对抗 ,对于礼法,家人以农人的天性来对抗。
最喜欢其中描写湘西生活的一些段落,如“夏夜光景说来如做梦。大家饭后坐到院中心歇凉,挥揺蒲扇,看天上的星同屋角的萤,听南瓜棚上纺织娘子咯咯咯拖长声音纺车,远近声音繁密如落雨,禾花风悠悠吹到脸上,正是让人在各种方便中说笑话的时候。”一幅悠然自然的田园风光呈现出来。比如其中对女学生的描述:“她们穿衣不管天气冷热,吃东西不问饥饱,晚上交到子时才睡觉,白天正经事全不作,只知唱歌打球,读洋书。她们都会花钱,一年用的钱可以习十六中水牛。她们在省里京里想往什么地方去时,不必走路,只要钻进那个大匣子中,那匣子就可以带她们到地。她们在学校,男女一处上课,人熟了,那随意同那男子睡觉,也不要媒人,也不要财礼,名叫“自由。””她们一点也不排斥外面的世界。
还有这段:萧萧从此以后心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些人并排走路。仿佛也坐过那种会自己走路的匣子,她也又觉得这匣子并不比自已跑路是更快。在梦中那匣子的形体如同谷仓差不多,里面有小小灰色老鼠,眼珠红红的,各处乱跑,有时候钻到门缝里去,把个小尾巴露在外边。”
这篇质朴的小说,尽管写的是童养媳,是旧社会陋习,是对女子自由意志的剥削和践踏,但并没有刻意激化矛盾。这篇小说浸透着湘西的水气,习俗是落后的,对女子是不公的,农民是无知的,但是同时,也显露出农村原始淳朴的底色。
虽然文字从容而淡淡的描画着副湘西风土人情世俗,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悲悯,作者是带着爱怜去写萧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