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5)
贬谪之路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驾崩,年仅15岁的朱厚照即位,即正德皇帝。朱厚照宠幸太监刘瑾、马永成等八人,这八人一边怂恿皇帝飞鹰走马嬉戏游玩,一边大肆干政作威作福。时人谓之八虎。群臣义愤填膺谏言,朱厚照置之不理。内阁辅臣刘健、谢迁辞职不干。随后刘瑾等开始反击,李梦阳等全部被罢黜,南京言官戴铣死于杖下。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这个时候王守仁站出来,写了一道奏疏,没有一个骂刘瑾的字眼,还拍朱厚照的马屁,诉求皇帝赦免被抓之人。即便王守仁相当克制,刘瑾还是没有放过他。王守仁被打了四十大板,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正德二年(1507年)春,王守仁踏上贬谪之路。刘瑾放逐王守仁,表面是放他一条生路,实际想暗中除掉他。王守仁离京后,两个锦衣卫杀手一路尾随。行至钱塘江,王守仁急中生智,将衣服鞋帽投入江中布置了投水自杀的假象,甩掉了两个杀手。随后偷偷爬上一条商船,不料又遇台风,险些葬身海底。在福建登岸后,又一路狼狈窜进大山之中。走到半夜饥寒交迫,看见一座寺庙,拍门求借宿,不料和尚全无慈悲心,把他轰了出来。好在不远处有一间破土地庙,他倒头就睡。不料这土地庙是老虎的地盘,老虎大半夜回家,见卧室被占,就绕廊大吼,可是王守仁睡得比什么都死,一动不动,老虎瞧这家伙如此淡定只好甘拜下风,摇摇尾巴走了。次日一早,和尚料定王守仁被老虎吃掉,准备去捡他的衣物盘缠,令他意外的是王守仁毫发无损。和尚大惊:“公非常人也!不然,得无恙乎?”随即恭恭敬敬请他回寺庙,好茶好饭招待。
让王守仁没想到的是他在这里与当年的无为道人不期而遇,而老道一点也不意外,一开口就问他接下来有何打算,守仁想了想说准备隐姓埋名远走他乡。老道说若你远遁,刘瑾迁怒于你的父亲怎么办?王守仁顿时醒悟,奋笔挥毫,留下一首诗在寺庙墙壁上: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随后王守仁告别无为道人,到南京看望了被刘瑾排挤的父亲。同年十二月,他带上几个仆人,历经舟车劳顿之苦,终于在1508年春到达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的龙场驿。从此,王守仁在这蛮荒之地当了一个小小的驿臣。身为谪官,还不得住在驿站,不久他在离驿站三里远的龙岗山找了一个天然岩洞作为栖身之所。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生存,这对王守仁来说不是问题。他从俗务尘劳中抽身而出,专心求道。史称其“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后来王守仁自忖已将得失荣辱置之度外,唯独“生死一念”尚未勘破,便给自己打造了一副石棺,日夜在棺中静坐参究: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若圣人处此绝境之中,还能有什么超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