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一)


之前我们聊过赵威后,她是继闵月之后第二个垂帘听政的女人,赵惠文王死后,他把辅佐赵孝成王的重任交给了威后,威后也不负所托,在她执政期间,齐国海河晏清,百姓安居乐业,而威后的“民本思想”和“大局观”始终贯穿其中。

然而,威后在执政赵国三年后,便溘然长逝,留下了年轻的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当时还很年轻,资质尚浅,不仅缺乏战略眼光,而且执政经验也颇为匮乏。

尤其是他指导的长平之战,由于缺乏经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赵国在这场战役中遭遇惨败,并损失巨大,且对赵国未来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占领野王,阻断了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韩王为了缓和与秦国的紧张关系,便派遣阳城君作为使者前往秦国,向秦国谢罪并请求和解,条件是韩国愿意割让上党之地给秦国,以此表达韩国的诚意和求和的决心。

同时,韩国又派遣韩阳前往上党地区,通知当时的上党守将靳黈撤离该地。然而,靳黈不肯。

面对靳黈的抗拒,韩王则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他派遣冯亭接替靳黈的位置,担任了上党的新任守将。

冯亭到达上党一个月后,作为上党主将,面对虎狼秦国带来的外部的威胁以及韩国内部的困境,他不愿把上党之地拱手让给秦国。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且惊人的决定,采用“驱虎吞狼”之计,率领上党军民投降赵国,也就是把上党献给赵国。

他对属下的官吏们说:“上党与韩国联络的道路已经中断,秦国的军队每天不断地逼进,我国不能应付,不如将上党送给赵国。赵国接受了我们,秦国一定会进攻赵国的;赵国被秦国攻击,必定会与韩国亲近的。韩、赵两国联手,一定可以对抗秦国的。”

冯亭此举就是希望把赵国拉入这一地区的纷争,从而寻求赵国的保护,避免上党落入敌手,并借助赵国的力量来抵御其他国家的威胁来减轻韩国的压力。

于是冯亭派遣使者到赵国,对赵孝成王请求说:“我韩国不能守上党,而且已经决定割给秦国,但是当地百姓皆不愿接受秦国统治,而是甘愿作赵国子民。现在上党有城池十七座,臣愿意全意奉献给大王,但愿大王能酌量处置。”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事”,赵国国内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方面,有人认为接受上党可以扩大赵国的领土和实力;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这会引发与强秦的战争,给赵国带来灾难。

那么,经过激烈的辩论,权衡利弊后,赵国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赵国会接受上党吗?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