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得有点错乱,读的时候净顾着一口气读下去,写的时候又翻回头去回忆特别有感觉的某一部分,常常又有了新的感觉。那么,来说说借书吧。
借还是不借,这是一个问题。这意味着将书本从书架上取下来,揭掉封皮,取出里面夹藏的小物件,掸去尘沙,最后,让它们背井离乡。
一般来说,我的书“无记可寻”,不用担心泄露任何秘密,因此无需肢解就能借人。但最终都是有借无还。感情一般的书,我不会再买;情有独钟的,第二天就去买本新的。新欢站在那里,衣冠楚楚。可是多么空虚无力。瞧,新版的《阴翳礼赞》1换了封面,翘首企盼着有人再去读一遍。我却忧伤地转开视线,我多么怀念我的旧爱那沧桑疲惫的容颜!
对于爱书之人,总希望将喜欢的书“窃为己有”,这大概也算是书籍流通的一种方式吧。借出的书,要么很难再回来,要么回来时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我跟作者一样,不大喜欢把书随便借出去。遇到好书,宁愿多买几本当礼物送给别人,好像那样就不用对自己的那本“提心吊胆”了。
可是,我却很喜欢任性地从朋友那里借书,哈哈哈。每每在他们手里发现好书,就再也不去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仗着自己非常爱护书又一定会还书,就肆意妄为。从朋友那里“领”回来的书好像比从图书馆“借”回来的总要更亲切一些,没有那些跳脱的印章和时间表,还可以“窥探”一些主人的秘密。哈哈,写到这里我怎么就忽然想到了《忒休斯之船》呢!
其实,能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去借书看的地方,是很幸福的。无论是朋友家,还是图书馆。这就像是你找到了一个“宝库”、一个“靠山”,无论是有闲心、有疑惑还是有困难的时候,都尽可以去探个究竟。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