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张小朋友的一封信:
不知道这封信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才能让它看起来不是那么仓促而随意的,想说的话都太过琐碎,甚至有些无厘头了。与其说是给你写信,不如把它当做一封自我救赎。
也许是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了,所以更喜欢电影带来的缥缈的不真实感。习惯在午夜到来时看看电影,这几天趁着假期,看完了『traveling pants』Ⅰ和Ⅱ,还有『before sunrise』的系列。
先前听过他人的评价,认为这部片太闭塞了,全片都是由漫不经心的对话和生活的细节构成,而在我看来,这其中的美学是无法比拟的,因为其中穿插了太多私人审美,旅途,小提琴,诗人,甚至乞丐,构建的旧日的维也纳与光鲜无关,但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好看。
他们所有的对话与接吻,告白,在街头,在餐厅,甚至公园,都生出一种柔和感。
我认为,能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在意料之外获得认同和交流,大概是在现实生活中逃离琐碎,开启隐匿的一种方式。
在『sunset』中,十年的痕迹在男女主身上刻画的太明显了,人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力,导演的塑造手法依旧独特,再次相遇的两人褪去青涩,却并未纠结于现实和过去,而是漫无目的的聊了起来,聊起Selena的现状,甚至聊起对环保的看法,就算相遇在巴黎是偶然,也抛开半小时后的离别,只是享受在当下。
我真是喜欢这部电影的节奏,像剥开橙子透出淡淡的香气,再一点点的深入它的骨髓,去感受她的节奏,感受她涌动的酸甜和细节。
人一生会遇到某些绚丽的人,Selena说,他捕获我的仅仅是那句,一起下车吧。或者深蓝色的眼睛,以及梳理整齐的发梢。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手相师在给Selena看完手相后说的『we are all stardust』,以及遇见用milkshake写诗的人,『you have no idea where I came from, we have no idea where we are going.』寥落宇宙里,我们都是星辰,我们不知晓来自何方,更不知晓归向何处。
电影由一个个琐碎的片段,一组组短暂而漫无目的的对话构成,在营造出柔和感与生活感之外,也带给人新的探索,新的想法。
星辰,多好的比喻,渺小却闪耀,像Jessie说的,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应该存在于这个世界,却在浩瀚宇宙中,定下了维也纳之约。也许没有实现,但在偶然之间遇见多么相似的人,只要想起,就觉得足够美好了。
毕竟,电影如此,而生命,在茫茫的未知中,大概也像幻觉。
这样想想,所有的痛苦似乎都被我找到了来源,也在这一瞬间,给我一种幻灭感。似乎相似性永远存在,却永远遥不可及。
在我看来,所有美好的事物,大概都是衍生出了所谓的『相似性』,是阅读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电影,或者享受同一个风景,品尝同一份美食中生出的相似的感受。
这样的巧合或必然,生出了感动,也让孤独感显得不那么强烈。
下午的天色很好,我们坐在木兰溪畔聊天,远方的云朵从淡蓝色的天空漫延开来,跨过翠绿色的山脉,像柔软的缎带,又像整齐的鱼鳞。
风依旧很大,呆在一起的时间轻易逃的飞快,它们绕过高高的太阳,将所有的喜怒哀乐藏在软绵绵的河流里,是这样的傍晚,才会想起许多柔软的事。
这封信拖了很久,从八号写到了十八号,断断续续的把自己的抑郁和快乐,迷茫和混沌拼接在一起,像一团变了味的浆糊。
但我知道你会喜欢,你会饮的痛快。
用手一点点把太阳往山刃下压,水声也变得朦胧,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聊着,还是很喜欢那首『Perfect』,Bailey的音色空灵,在太阳快要落山的傍晚,整个世界陷入沉寂。
多幸运呐,能遇见『相似』,能感知『相似』。石评梅说,『我自从混迹到尘世间,便忘却了自己,在你的灵魂里我才知是谁。』
毕竟,世界是如此绚丽,生命盛大到,如一场幻觉。
这样想来,那些需要用显微镜放大的妙不可言,都变得弥足珍贵了起来。
文/Joilsu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