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看了题目,以为我要继续往下写《守镇》这个故事,所以点进来看的话,谢谢您。这个故事结束了,但关于写作的思考从未结束。
这篇文章发布以后,因为联盟推文的缘故,有很多人读了。从评论区的反应看,大家读得很认真,评论得也很认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好文超赞”,让我特别感动。
《守镇》写的是现实题材,大概我写得过于真实,没有给文中的老师张平一个公平的结局,很多人都在评论区里表达了愤慨之情,也有好友私信我,问我如果不能惩恶扬善,那么文学的意义在哪里?
文学的意义,这个议题有点大,我想我写的东西可能还称不上是文学。《守镇》这一篇,其实我想表达一种无能为力却又不甘于同流的情绪,老师的离开,是妥协也是无言的抗争。孩子向来作为弱势群体,更容易激起全社会的保护欲,但是其他人呢,我希望能带给大家这样的思考。
目的达到了,评论的人思考了,我也思考了。这篇文的意义大概就在此吧。
第一,文字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别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
简书上有不少令人尊敬的教师,他们对《守镇》所描述的事件感受最深,最容易代入。我在收到热心老师的评论后,第一时间修改了文章的最后一节,虽然结局没有改变,但在描述上往正向偏重了一些。
加了一段派出所所长扶自行车靠墙放好的细节,也明确给出了几句和主题相关的诘问,在张平的离开问题上用了“辞职信掉落在阳光下”的艺术处理,比之前没有感情的一句交代似乎要好一些。改完后,我联系了这位热心老师,他也表示“比之前舒服多了”。那我就放心了。一篇文章虽然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但是至少不能去伤害正直人的感情。
第二,圆满的结局?
趁这个机会,我回顾了一下自己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到现在写的短篇故事和小说,因为平时琐事缠身,并不高产,但也有三十几个了。我发现我写的故事大部分都有一个比较温馨的结局。
比如《捕手》,写的是梦想的守护,最后张平也没死(我好懒,怎么老喜欢用同一个名字);《少年归途》写的是受资助的孩子最后放下心理重压的故事;《阿力拜岁》和《再见阿力》,写的是农村过年习俗的逐渐丧失和温馨记忆;《借子》和《张老德抱孙子》都是反应农村现象的故事,前者是借腹生子,后者是骗婚,总归坏人都得到了惩罚;《红毒》是推理悬疑,肯定是正向的;《阿辉的井》和《阿燕》都是写的童年玩伴的故事,很温馨;《无声告白》和《狗哥哥》是表现家庭关系的,结局也温馨;《野猴子》是从千岛湖的成因来写城市发展下我们的得与失,这个属于正向探讨吧;《寻找阿月》和《满目清嘉》都是亲情故事;《阿里》是表现伊朗孩子生活的故事,有正向的期望;《出租车里的诱惑》和《板的房》讲的都是固守善良的小人物……
这么看来,《守镇》估计是第一个结局不怎么温馨的小说了。一是可能和我上段时间的情绪有关系;二是我也想作一下新的尝试。
什么样的文章才是有意义的呢?在我看来,无论是遗憾还是完美,悲剧还是喜剧,读的人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主人公的情绪,进而在自己内心引发共鸣,做了哪怕一秒钟的思考,那就已经很足够了。
第三,我居然没有写过爱情。
我翻了三十几个文章,真的没有发现自己写过爱情故事!而我这个没有写过爱情故事的,曾经为十个人共同创作的中篇爱情小说《红色围巾》,写过大纲和细纲。可惜遗憾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在简书已经看不到这篇小说了。
一人一章,压着大纲走,从最开始的讨论完善大纲、到中期的分头撰写,再到最后的统稿,现在想来还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爱情故事不好写,在于很容易落入俗套。这可能是我从没写过爱情故事的原因。有点遗憾,应该要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