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骨干班教师第二次展示活动终于结束了,看着两位教师在课堂上良好状态的呈现,看着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团队协力,为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出力献策,在现场,辩课的老师们都在因生成而调整一些细节。我真心羡慕她们的青春朝气与团结奋进,也为能与她们共同备课,受她们感染而开心。汤小婷老师产假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参加了近两次活动;王西子老师刚怀孕中,有一些小反应,也坚持参加,这只是我听到的故事,还有更多的故事在背后。
【眼中有生自带光】
两位上课教师,晏老师教书时间长些,范老师短些。但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善于倾听孩子的发言,顺学而导,展开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有一个环节,学生不理解为什么“a+5”可以表示结果?这个环节老师花了不少的时间,听课的老师有的觉得没有必要,可以更早一些介入并告知。因为学生要认识到并且习惯运用一个新产生的事物需要有个时间,这个认知我还是赞同的。但范老师在说课时,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她说:“在调研的时候,45个孩子,有30多个都在a+5的后面写了一个等号”。学生写等号意味着什么,他在寻找一个数来表示结果。这是受算术思维的负迁移了。因为学生纠结,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愿意花时间来讨论,可能讨论了后,不是所有人能接纳,但这样放大的处理,产生的矛盾,认知上的冲突,我想,会在孩子的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能够在这样的公开课上,基于学情做这样的处理,我欣赏老师。
《认识分数》一课,晏老师由最初试讲中的“不大放手”到今天的“开放式问题”,跨度很大,但她驾驭得很好。她就像一位温柔的妈妈一样,不停地问孩子们:“你怎么想的?”“你能来说说吗?”“你能来介绍一下吗?”“谁听懂了他的意思?”,让孩子从整数自然过渡到分数领域,从认识二分之一,到认识一般的分数;从认识分数单位,到认识分数单位的累加,产生新的分数,对于分数的认识不断进行数学化的认知加深。
而当我们放手让学生来介绍时,学生确实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
为什么分母要写在下面,分子写在上面?因为分数就像母亲托着孩子,因此,母亲要在下面;
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因为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两部分完全相等,所以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前两次试讲,真没有孩子提到轴对称图形。
观察这四个分数(分母为4的),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我发现他们是慢慢长大的。好喜欢孩子说的“慢慢长”,怎么慢慢长的呢,我们可以数一数,原来可以一个一个分数单位累加着长大呀。
听两位老师的课,总会不自觉地绽放笑容,我想定是受到她们的感染,她们眼中有生,自带光芒。
【学生数学视野如何打开】
两节课,特别有意思,没有经过商量却都选择了将学生由确定的世界带向不确定的世界,由整数的世界带向分数的世界,未来我们还将带着孩子们走进函数的世界。无意中的缘分,碰撞出了思考,使我想到,对于这类“学生数学视野的课,该如何打开呢?”
今天的两位老师呈现了较好的策略。分着分着,整数不够用了,分数就产生了;记着记着,确定的数不够表示了,未知数就来了。
分数的认识何止如此,每一次的均分,都会产生一个分数单位,均分的份数可以是无穷的,创造的分数单位也将写不完,创造的分数也会写不完,原来,不止整数的世界无穷大,分数的世界也是如此。这可能会引起学生对分数学习无限的向往。
不确定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原来,当不知道是多少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而其中一个部分未知,还可以用算式来表示结果;如果三个部分合起来,也有部分未知,还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吗?原来,当未知数与运算符号结合的时候,不确定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了,再也没有什么数量是无法表示的了,只需看是否合适。
打开一个世界的方式,就是基于需要。
两节课的教学,我还想到【如何顺着学生,推进教学】【如何在课堂上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想是基于共同思考。
【课后记】
下课去厕所,正好碰到学生在排队离开,立即抓住学生问,今天的收获是什么?一定说的是上课前不知道的。一个男孩子说,我发现:分数比整数难多了。我问,怎么就难多了呢?小男孩说:你看嘛,整数最小的是1,但是分数每一个数都比1大,或者与1相等。我问,分数哪里比1大了,他告诉我分母大于1呀,很多时候,分子也大于1。噢,我明白了。
或许,目前这个学生还没有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所以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但这个孩子的话,很值得思考。分数,到底是一个数,还是两个数呢?两个数组成的是一个怎样的数呢?
学生是最好的老师,多听听学生的,我们的课还可以有更多的创新,更好地贴近学生。
感谢两个组带给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