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05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横扫欧洲,在波西米亚的奥斯特里茨击破奥皇弗朗茨二世、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率领的反法联军,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因为有三位皇帝亲临战场参与指挥,这次战役也被称为“三皇会战”。
日本镰仓时代的早期,也有一次“三皇会战”,同样彻底改变了日本历史发展的走向,这就是人所共知的“承久之役”。只不过,日本的这次会战三位上皇后鸟羽、土御门和顺德是在同一阵营,却被身为臣子的镰仓执权北条义时打得落花流水,黯然销魂,那滋味别提有多酸爽了。
话说源实朝死后,有资格继任镰仓幕府将军职位的清和源氏嫡流至此断绝。天下赵姓千千万,能摆平大小山头坐稳头把交椅的人可就世所罕有了。源实朝生前没有子嗣,“尼御台”北条政子早就顾虑着他的身后事,实朝遇刺之前便提议说迎立后鸟羽上皇所出的赖仁亲王来做将军后继。这位赖仁亲王的母亲是源实朝妻子的姐姐,算起辈分来是要管源实朝叫一声“姨父”,也是有渊源的。
消息递到上皇那里,后鸟羽回说好办好办,只要镰仓幕府答应为他做一件事就OK。
后鸟羽上皇宠爱侍妾伊贺局,佳丽今朝天付与,三千粉黛总甘让。后鸟羽爱得狠了,索性将摄津国的两处皇庄拿来赏送给了伊贺局。伊贺局兴高采烈地派人去接收,使者仗着皇家的威仪,跟庄园的地头闹起了纠纷。
京都出来的赵家人多的是眼高手低的废物点心,自认天子走狗,视幕府武士如豚犬奴仆。偏偏这两个地头又是个犟头,声言自己听命于镰仓,外人一律无权过问庄园事项,有问题出门左转找幕府。两边越吵越凶,末了动起手来。这种战五渣跟黑武士的比试,结果可想而知。武士地头大喊一声:“你对力量一无所知,Mr.Zhao!”冲上来就是一顿暴打,剥掉使者的衣物将他们赶出了庄园。
伊贺局知道以后芳容变,薄命怜,渍愁妆满面啼痕,找到后鸟羽好一通哭诉。后鸟羽心里也很不痛快,打狗还要看主人,幕府派驻庄园的地头说白了不过是帮着朝廷贵胄看管资财的物业,如今翻脸打了业主,再怎么论业主都有理啊。后鸟羽于是传话给幕府,要求赶走这两位干犯天威的武士地头,给伊贺局出气。
北条义时听了冷笑一声。我靓仔南从尖沙咀到铜锣湾,费了好大功夫才有了这一锅好汤好料好好喫,朝廷为了一个女人就要开革跟着自己打生打死一路同行的袍泽兄弟。笑话了,人在江湖,义字当先,脱我身上衣,换尔一夜妻。朝廷要幕府无罪开革武士地头来讨好上皇宠妾,这在镰仓看来简直是胡言乱语,根本懒得搭理。
两边都觉得自己站得住道理,不肯让步半分,这赖仁亲王镰仓下向出任宫将军的计划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等到公元1219年正月源实朝身亡,后鸟羽自忖奇货可居,想要卖个好价钱,又加了一项新的条件。他看上北条义时的直属武士仁科盛远,招募他进了院政系统的西面武士。仁科背主另投,北条也没有客气,没收领地以作惩罚。仁科盛远找后鸟羽哭诉,后鸟羽传话给北条,要他把领地还给仁科。
北条义时气得鼻子都要歪掉了,心说社团小弟跳槽换香堂,没收领地那是轻的,按道理是要拜过老祖三刀六洞才能过门的。后鸟羽上皇这边女的吃了委屈要打抱不平,男的受了欺负也插一手,男女通吃,水路旱路走过路过全不放过,未免太小看幕府。北条回了一句:“既已在天子手下,不妨请上皇赏赐更美好的庄园”,轻轻顶了回去。
京都镰仓两处来回顶牛,筹措此事的北条政子也头疼,想来想去放弃宫将军的打算,另寻了跟源赖朝有姻亲关系的九条道家之子三寅来做幕府将军。九条道家的父亲是藤原兼实之子九条良经,藤原北家的出身,所以三寅也被称为摄关将军。
后鸟羽这边还在翘脚搭架子,等着幕府认输求饶,全没料到北条氏虚晃一枪,寻了别的法子另立中央去了,把个尊贵的太上天皇搁空中楼阁不再理会。眼见他将军府歌舞喧天,可怜我金銮殿冷雨潇潇,后鸟羽心中怒气无处发泄,只恨得钢牙铮铮咬碎。
这位后鸟羽上皇与平安王朝历代安于现状,恬退忍让的皇家风范很不一样,是个少有的英武之主。英明神武,勤于政事当然是好的,有没有好结果就要看时也、势也。毕竟,崇祯也是出了名的爱做事,末了还不是北京煤山上一根绳儿魂归离恨天。
后白河法皇挑选后继的时候,前一任的安德天皇犹自在位。坛浦海战里面三件传国神器之一的草薙剑跟着安德一起葬身大海,再无踪迹。后鸟羽继位时,手里只剩下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缺了分量最重的草薙剑,文武朝臣颇有一些私下里的嘀嘀咕咕,觉着名不正言不顺。
或许正因如此,后鸟羽才格外地发愤图强,想要重振皇权,独掌朝纲。这样一来,占据关东的武家幕府就成了后鸟羽眼中的一道横梁,极欲拔除而后快。公元1198年,后鸟羽将皇位禅让给皇子为仁亲王,是为第83代天皇土御门天皇。此后后鸟羽上皇开设院政,积极引导京都与镰仓之间公武合流,希冀再现朝廷江山一统的辉煌盛世。
1210年,后鸟羽上皇以两度出现彗星为借口,命十六岁的土御门天皇让位给当时十四岁的弟弟守成亲王,是为第84代天皇顺德天皇。让位以后,后鸟羽上皇自称“本院”,土御门上皇称“新院”,新院和在位天皇都不过是本院的傀儡。让位的真实原因是顺德的政治观点更加接近父亲后鸟羽上皇打倒幕府,回复皇权的诉求。
1219年,西面武士源赖茂率兵哗变,多处宫殿遭到焚毁。朝廷这面的说法是源赖茂试图胁迫上皇讨伐幕府,叫院厅武士镇压弭平。镰仓这面却怀疑是源赖茂拿住了后鸟羽起兵动武的凭据,被上皇杀人灭口。后鸟羽事后下令征收重修宫殿的费用,幕府管辖的东国各地全都拒绝向朝廷进贡。后鸟羽再二再三使唤不动幕府,于是才动了杀机。
上面提到的这几件事情都是明面上的起因,然而承久年间日本朝廷与幕府之间的严重对抗还有着无法转圜的根底里的缘由。
平安时代的摄关政治后期,新兴武士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武士从开初依附于朝权贵族到与之脱离,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势力并最终全面接管日本政治格局,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保元之乱,由于朝权贵族间的倾轧,桓武平氏崭露头角,创立了六波罗政权。这一政权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武家政权,平氏只是利用天皇、法皇、贵族三方的对立,在原有的政治基础上实现有限的阶级诉求。由于这种政权架构是一种超平衡,不稳固的妥协关系,既危及了藤原贵族的利益,又无法满足武士阶级日益高涨的政治图谋,六波罗政权很快就在和朝权贵族、南都北岭以及清和源氏领导的东国武士三者的激烈对抗中垮台。
现在普遍的观念认为,镰仓早期是一个公武并重的双重政权架构,公方在西国占有优势,武家则完全控制东国,就像南北朝一样各领风骚。这样的观念其实并不正确。
源氏将军时期的镰仓幕府并非与京都朝廷对等并重。事实上,早期的幕府只能算是一个低规格的自治机构,其接管了朝廷让渡的部分军警事务,并在朝廷认可的关东各地设置行政机构。这种行政机构跟朝廷设立的地方机构是重叠的,并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蚕食了朝廷对地方的实际控制。
源赖朝之所以做这样的政权设置,一方面是由于平家政权的破灭,使得武家借助公家架构来实现武士阶级政治利益的梦想落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源平争战,依附平家势力与皇族对抗的贵族势力被一扫而空,朝权开始集中于以后白河法皇为代表的皇族势力手中。法皇势力为了收回朝廷自保元之乱以后颓失的政治影响力,对新兴的源氏武家抱持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势,并巧妙的利用源赖朝与源义经的矛盾来争取超越武家政权的优势地位。
源赖朝剿灭源义经为首的武家内部对立集团以后,法皇意识到培植第三势力来约束赖朝已无可能,因此希望借大姬入宫为契机吸纳源赖朝融入到朝权势力,实现公武合流,至少实现象六波罗政权那样以公家架构来约束武家。面对皇族的这一诱惑,源赖朝有所动心,在公武双方的默契合作下,建久七年的中宫政变因焉发生。
然而这一公武合流的进程却因为源赖朝的猝死而刹车。赖朝死后,镰仓幕府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分裂。一方是以源赖家为首的将军势力,希望能够继续赖朝时期的将军独裁政治体制,并加速实现与朝廷的合流,最终建立起类似六波罗的正统政权,实现法统上的正义。另一方是以北条氏为代表的有力御家人,希望坚持武家独立发展的政治体制,与公家朝廷继续抗争并逐步取代之。因为符合大多数武士阶级的利益,北条氏剥夺了源赖家的裁决诉讼权,建立起有力御家人的合议制度。当源赖家企图借助比企能员消灭北条氏时,北条时政迅速予以剿灭,扶植源实朝来取代源赖家。
朝廷方面,后白河法皇死后,经历一段时间的争夺,后鸟羽控制了朝廷的权力。很显然,后鸟羽上皇的政治蓝图并没有什么新鲜感,继续依靠与镰仓将军缔结姻亲关系的手段来努力吸纳武家势力。同时,由于公卿阶级的颟顸腐朽,后鸟羽对于镰仓幕府内部实际状况的了解可以说完全是建立在自以为是的基础之上。源实朝迎娶了前权大纳言坊门信清的女儿以后,后鸟羽便以为自己的政治构想已然彻底实现,可以不加约束地对武家势力指手画脚,因此就一再向源实朝提出停止委派地头的政治诉求。
权力已经式微的源实朝为了实现源赖朝以来确立的公武合流理想,不得不对后鸟羽的令旨有所表示,因此也就侵犯了代表武家的北条氏的利益,自此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源实朝死后,镰仓幕府内部执行公武合流政策的势力土崩瓦解,失去了与北条氏抗衡的可能性。幕府也因此与朝权贵族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武家道路。了解到形势不可逆转的后鸟羽无可奈何,言辞无法扭转局势,战争就成了最后的手段,承久之役于焉发动。
(第二十六节 完)
彼岸花开:东瀛日本的上下三千年(27)承久之役,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的专题:
镰仓
彼岸花开:东瀛日本的上下三千年
夜泊舟
魔都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