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人向我感慨不知道将来做点什么时,我会给他们两个建议: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个人如何改变社会?这话听起来有些雄心壮志,因为它暗中断定“个人可以而且能够改造社会”。
通常,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个人势单力薄,无法与社会抗衡,改造社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我的判断是,把一生当作自己的远大前程,你也可以改造社会。
不是夸耀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虽然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但总还是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有句话说,你的价值在于你的敌人的分量。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价值在于这个时代苦难的分量,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有多大的改造决心与勇气。
就个体而言,你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你发生改变时,意味着社会也随之改变。虽然这种变化很微小,但不管有多小,它在客观上都是真实的。就社会影响而言,“蝴蝶效应”积聚。
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尤其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一次微小的改变或者介入,都有可能引发一场摧枯拉朽的小风暴。
01 以己任为天下,救起你自己
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电影《辛德勒名单》里有一句话,“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这个人包括你在关键时候需要救起的他人,同样包括你自己。
退一步说,如果你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假躯壳,你又怎么可能真正救得起他人?如果你甚至都不能判断这个时代朝着哪个方向走,你又怎么能帮得了他人呢?
我经常说这句话:管理好自己,就是最好的管理!有些人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用一个指头指向别人的同时,更多个指头却指给了自己。不要指望一个不守时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能有什么好前程。
02 找到你的兴趣与使命
我是个幸运的人,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兴趣和使命,便由着自己的心性做些喜欢的事情,日子过得也简单。
我承认,我是个理想主义者,然而事实上,我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不过我所尊重的现实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正如海明威说的,很多人花一辈子才明白的道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实在太少。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松软的泥土,这些不需要争取便可得到的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却在用一生的奋斗远离它们。
人类发展到今天,即使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也都已做到衣食无忧。然而,有几个人在按着自己的兴趣生活,几个人寻得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呢?“这样的生活是为什么?”我常常会想起如此一问。
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停下来想一想,什么是我们一生的选择与期许。生由不得我们,是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死由不得我们,顽皮的死神总有一天会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带走。生死之间,是我们近乎茫然的今生今世。
如果在有生之年,永远不能够心有所想、身体力行,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便成无穷役,那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与指望了。
03 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
人需要有独立的精神。如果你还不确定独立精神有多重要,就去网上找一些那些搞成功学培训的视频来看,他们鼓吹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李嘉诚那样顶级成功的人,之所以没有成为李嘉诚,是因为每个人都没有李先生那样的际遇。你说这有多胡扯,人跟人怎么能够一样呢?况且境遇。
如果,你不去思考,不懂得判断,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缺少独立的精神。
而这种独立的精神,在知识碎片化,信息网络化,流言瘟疫化,拜金痴迷化、婚姻情绪化等等的时下,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是说独立就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客观上说,也没有谁能够脱离群体去生活。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以孤立。孤立是相对的,真正孤立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只是圈层疏密、大小不同罢了。
我期望自己能够“以独立之心,做合群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