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我在班上强调不能在教室内吃东西,如果非得吃东西的话请到一楼吃,吃完把垃圾扔到垃圾娄内。并且同时在家长群发通知要求学生在家吃饱喝足,到班后不得吃零食。
11月21日下午,我在卫生工具角发现地面上有土豆丝散落。但我没有追究,因为我本人课多;
11月22日早读前,我发现有一位同学站在走廊处吃早餐,还有一位同学在座位上吃卷饼,但我没有声张。
11月22日早读,我发现门口地面上有垃圾袋,于是我询问是谁丢的。此时大多数同学指向A同学,同时他本人也承认事实。于是我要求他本人想一个处罚措施,一节课后我会来和他沟通。
一节课后,我问他想到了怎么处罚。他说我捡一天的垃圾,保持教室地面卫生的干净。
然而一天过去了,他一次垃圾也没有捡。
11月22日晚上,我回家梳理班级事件,意识到该生并没有接受处罚。于是我准备第二天早上,在班上公开对他乱丢垃圾的处罚。
11月23日早读前,我在班上公开地把事情起因经过处罚都叙述了一遍。内容如下:前天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要求所有同学不得在教室内吃东西,并建议同学们吃东西到一楼吃,吃完立即垃圾入娄。同时也在家长群作出明确要求:孩子必须在家吃饱喝足,教室内不允许吃零食。昨天我们的某某同学不仅在教室内吃早餐,还把垃圾袋丢在教室内。由他本人提议,此次乱扔垃圾的处罚是清捡教室地面内的垃圾,保持教室地面的干净。我的要求是每节课下课,该生捡一次垃圾。
下完第一节课,由于有其他任务我就没有到班及时查看他的垃圾清捡情况。下完第二节课,我一下课就到班上,发现他并没有在教室而是在球场打球,于是找同学去喊他回教室捡垃圾。他回来后,绕着教室内的过道走了一圈,捡了一个粉笔头就又想离开教室。但是被我喊住了,我要求他重新再捡一次,毕竟座位底下的垃圾,他并没有查看。此时他对我脏话辱骂起来,并表示我凭什么听你的。至于到底骂了什么,我却没有清晰地印象。只记得,我也怼回去了一些,不至于脏话,但绝对是回击的语言。
之后,我通知了家长,希望家长协助处理,至少得让该生履行乱丢垃圾的处罚,毕竟处罚的决定是由他本人提出的。
下午14:00孩子的父亲来到了学校,我把事情经过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并告知我与学生的争执点在于一个捡垃圾的态度。他觉得他按照处罚做了,而我觉得他没有好好做。第一,不是他主动去做,而是我找人把他叫回教室后才开始做;第二,他只是转了一圈,并没有仔细地去一小组一小组地去检查地面是否有垃圾。然后准备把学生叫过来,进行沟通劝告。但学生一见到班主任又开始骂骂咧咧,并直接离开去球场打球。
之后他父亲再次去叫他,他直接就对着父亲破口大骂起来,言下之意大概是你管什么管,你有资格管我吗?骂完又跑回了球场打球去了。
他父亲再次前去叫他,我就觉得双方立马就要动手打起来了,所以我上前进行了劝解。我和他父亲说,此事就此告一段落。等他气消了再来处理。但站在身高与他一样的儿子面前,却毫无父亲的尊严可言。
他父亲言谈之间还是比较尊重班主任的。在争吵之间告诫他的儿子:我对你的班主任都得尊敬有加,你怎么敢凶你的班主任?
到了晚上,他的妈妈和我打了电话,我原本怀着一颗解决问题的心和她如实沟通,她问什么我就如实回答什么。但后面,我发现她这是在给他儿子找台阶下,给班主任找错点。于是我愤怒地挂断电话。要求他周一14:00到校面谈此事。
第二天早上,他妈妈觉得周一到校面谈此事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要求周六来处理。我同意了她的要求,与他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但是鉴于他妈妈的立场,我非常清晰地告诉她:我同意周六处理,是因为不耽误您上班,您不要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周六处理这件事于我班主任而言就是在加班。他妈妈听了不乐意了:周六我是要上班的,我来校解决问题是配合你班主任的工作,应该你感谢我才对。我实在不想再说,于是发了一个见面处理的时间。
见面的地点在我的办公室。一见面,他妈妈就开始质问我,就因为一个垃圾袋你老师太小题大做了。我儿子都说了,垃圾他已经捡了,你还是不依不饶。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他妈妈的态度一直就是站在他儿子的立场,所以我也坚决不给好的态度,否则觉得我班主任是好欺负地。我把他儿子在校的表现一一列举了一遍:一下课就到球场打篮球,上课违纪不断,课后作业完成不了。是捡了垃圾,但是完全没有认真去捡地面的垃圾。我们的争执点在于有没有好好地去捡垃圾。而且这是你儿子自己作出的处罚提议。
在于家长的争执过程中,我发现他儿子还存在撒谎现象。课间打篮球,他说是班主任不让同学们呆在教室里,所以他才不得不去打篮球;班主任只是要求认真查看座位底下的垃圾然后把他捡起来,他觉得班主任是要他把整个教室进行大扫除一遍,包括空调背后的垃圾也要清扫。
于是我指出了孩子在这两点上叙述与事实不符,要求家长前往班级同学那里去调查。第一,班主任课间不让全班同学呆在教室里;第二,班主任要求学生连空调背后的垃圾也要清理干净。
了解情况到这里,家长语气开始好转,并配合班主任对孩子进行教育。我再次在家长,学生面前把事情经过捋了一遍:整件事情,因该生在教室内吃早饭,并随手乱扔垃圾引起;之后该生愿意以清捡班级地面垃圾作为惩罚,但是并没有实际上去做;被班主任督促后去做,却是敷衍了事;被班主任要求重做,就开始辱骂班主任;当父亲来校协助老师处理时,该生仍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当,并且再次凶喊班主任,并连家长也一起被凶喊,导致事情没有处理完毕;现在学生,以及学生父母亲都在这里,我们必须对这件事有个说法。
父亲问:班上其他同学回像他一样凶长辈吗?我的回答是:有,但那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而你的孩子,家庭健全。他父亲意识到我话背后的含义,立即表示歉意:都是我们没有教育好。该怎么处罚由班主任您来决定,我们会配合做到的。
于是我要求该生:第一把整件事情经过,描述清楚;第二,就经过的每一件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检讨;比如在教室吃早餐,乱扔垃圾,这是违反班级约定;就自己提议的处罚却不执行,这是言而无信;当班主任要求认真执行处罚时,你不但听不进反而辱骂班主任,这是是非不分,好歹不分;当父亲来校配合处理时,你再次凶班主任,凶父亲,这是目无尊长。;第三,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公开检讨,因为这事就发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另外就该生目前的表现,我希望周一公开检讨时,家长要在场。因为他有只说不做的前科。
他母亲的反应是:那我做不到,因为我要上班。他父亲的反应是:班主任,我们这样。先让他自己作检讨,如果他不做的话,那么之后我们夫妻两人都会到场要求他进行全班公开检讨。
此事就此告一段落,孩子的父母亲在离开我办公室时,是感谢的话反复说了几遍。特别是孩子母亲的转变,从开始的质问班主任找班主任的错点,到后面的歉意连连感谢的话反复说。这说明整个事情的真相于他们家长而言是不知道的,对孩子的整个事件处理他们是赞同地。
最后我向家长表示:只要孩子的态度改过来了,好好学习,遵守班级约定,这件事情就完全过去了。至于辱骂班主任这事,只要不再发生,它就完全没有发生过。但是若有下次,我坚决不再袒护该生,一定会追究到底。
家长表示会和孩子好好做思想工作,保证类似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
11月24日傍晚
孩子的母亲把他儿子写的事件发生过程以及自我检讨书面表达,通过微信发给我查阅。我只是稍作修改,把不符合事实的地方进行了修改。
11月25日早上
当全班同学到齐后,我示意全班同学安静。然后把整件事情的始末叙述了一遍,并要求该生上讲台来进行公开检讨。该生也完全做到了。
11月26日
该生违纪,我对他实行班级约定处罚,结果他没有做。当天作业未完成的同学,我全班点名并要求所有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放学后留在教室里,班主任会进行统一的沟通教育。他属于其中之一,但他没有留在教室里。那一刻我觉得他属于面改心不改的状态,于是微信语音与家长沟通此事。家长回复,等孩子回家后核实情况再回复班主任。近傍晚7:00,家长表示孩子忘记了班主任的要求,下完课到操场跑完步就直接回家了。鉴于之前与其母亲的沟通经历,我还是比较理智地。我只是委托家长与孩子好好进行沟通,必须按时完成作业,现在双减政策,作业量已经减少了很多,没有理由在不完成作业的。
11月27日
该生仍旧作业没有完成,但他已经学会了按照班级约定处罚来做。也许昨天,的确是他忘记了。如果学生能够按照班主任的要求一点一滴去做,那么之前所有的一切都会封尘。
经过这件事的处理,班级卫生较之前有了改善。我觉得班级变得更有秩序了些!管理班级内的特殊学生,不是为了让他学习,而是要让全班同学感受到班主任对于违反班级约定现象的不容忍。即使学生顶撞与辱骂,家长的不理解,但是班主任就是要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执行下去,无论难度多大,班主任都会锲而不舍地执行下去。一个如此特别地学生,只要坚持去做,他也会慢慢地按照要求来,那么其余同学也会好好地配合班主任的。
12月2日
班主任的自我反思。其实该生在初一一学年里,班主任和他相处的模式还不错,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的。让他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置,经常私底下鼓励他,要努力学习考个高中,哪怕最烂的高中;鼓励他,你的数学思维非常好,只要每天那认真听课,跟着写作业,肯定会越学越好,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测试成绩基本上能及格;鼓励他,你得站在班主任这边,跟着班主任一点一滴去做好来,千万别跟坏伴,路走歪了就很难回正回来。一学年以来,一路边鼓励边引导边威严,平稳地度过了。在这一学年里,他成绩前进了六十多名,家长为此表示感谢。
但初二,我突然不想再隐忍他的各种问题,不再想按照家长的方式来捧着他惯着他赞着他。只想真实地让他感受到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经过这件丢垃圾事件的处理,我和该生之间有隔阂了。所以我在反思,我是不是管得太宽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塑料袋不就过去了吗?自己在教室里拾起过那么多垃圾,还在乎这一个塑料袋吗?我想教会该生些什么?规则?自律?讲卫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言而有信?我不知道,我只是跟着自己直觉地引导,希望孩子们尊重事实,遵守约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这件事处理完已一周过去了,我和该生心里的那份膈应也该消失。上课我还是会主动查看他的课堂练习,他也会把没交的作业补交给我。但整件事情的处理,到底对该生成长是有利还是弊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只有我这样不轻易放过每一件不利于班级发展的小事,我带的班级才会越来越好。事件过后,不记仇没有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