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练收获
1.BOX约练:突破困境
来访者简述困惑之后,摘要了两个点“不太好突破”和“感觉成长慢”具体化,接着W老师应对问句跟上,来访者谈到自己所做的一些,尽管有困惑,依然有规划,有自己打算迈出的小步行动。
整场下来,感觉走得太快了,没有紧贴来访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助人心切吧,想通过各种途径和视角,引导来访者能够去迈出那一大步,可忘了,我们想要的一大步未必是来访者的一大步,最起码不是她当下的一大步,因为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出来。
复盘之后探讨在哪块应该多停留?尤其来访者谈到在她已经有小步行动的时候,在这块停留,可能会更好,评估之后,L老师进行重建。
(以下内容出自李倩老师原创)
大前提:集体约练,做来访者的老师已经回答多个老师的提问。
来访者:学习焦点时间不短了,每天坚持约练、读书,上课,不断学习各种焦点知识,但在现实和约练中只做过观察员和来访者。能辨识出咨询师在技术、方法应用时的优势和欠缺,能感受和预知咨询师的各种方式对来访者产生的效果,但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做咨询师,觉得自己好像迈不出这一步,为此有些疑惑。
(从言谈语句中可以感觉到来访者的知识储备量非常足)
咨询师:(赞美,充满好奇)听到您那么认真的学习,储备了许多焦点知识,并且还有敏锐的觉察力,我很佩服。我特别想知道,如果此刻您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在长时间学习、精进和努力的情况下,依然继续学习,而没有迈出做咨询师的步伐,那这个词会是什么呢?(接纳、赞赏、扰动)
来访者:(简述)有种对咨询师这个职业的敬畏,想着必须对来访者负责任,认为自己学的还不够,有些没有学好
(有职业道德,且力求完美)
咨询师:听到您说对咨询师的敬畏和对来访者负责任,我更加对您敬佩了,那么现在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您的做法,您来感受一下好吗?(同意后)我用厚积薄发这个词,您觉得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接纳,肯定,再次扰动,想让来访者思考,积是为了发,积而不发却为何?)
来访者:(简述)略有所思,但语气明显轻松而坚定。对自己知识积累认同(厚积),内心有意愿迈出第一步,也有了具体计划和步骤,但认为自己在暖场和语言组织上还需要精进,具体向谁学,怎么学。有明确的计划。
(认为继续学习,继续精进,准备好了才能薄发或暴发)
咨询师:(接纳认同,充满好奇,向自己借力)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您说的这些都准备好了,您会尝试做咨询师吗?
来访者:(认真思考,有些犹豫)还有一些问句需要学一下,这些问句具体在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合适?还要再向其他老师学习。(还没有确定迈出第一步)
咨询师:假如说现在有一个您熟悉的人,他知道你学了那么多知识,特别希望请您来帮助他,您会以咨询师的身份来帮助他吗?(熟人,信任,主动,不需要在暖场和建立关系上下功夫,减轻来访者压力)
来访者:(笑了,轻松下来)如果像咱们这样聊的话是可以的,但是要是在约练中有观察员或者第三人的时候,还会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 (已经有了让自己迈出第一步的合适场景)
咨询师:(开始收,步子迈得太大,会引起回盘)
我个人认为,您已经具备了做咨询师的知识和素养,我很期待您来做我的咨询师(因为来访者认为和我谈很轻松,那么我便愿意做他迈出第一步的阶梯)。现在您心中有梦想,眼前有计划,脚下有行动,一定会成功的。
来访者反馈:聊的很轻松,好像聊到了自己的点上。目前没有迈出第一步的原因是,知道咨询师怎么做,但是可以不做。做不做是自己的选择。(83)
2.集体读书
今天读的内容是“暗示性问题”
(1)另一种形态的开放式问题为“暗示性问题”,介于轻微鼓励与问句之间。它可以采用陈述句
的形式,目的是鼓励个案多说话。一些句子如:我很好奇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或我想知道你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或我不太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等。
“你可以”或“你能”是典型的暗示性问题。表面上这是封闭式问题,事实上它们比较像轻微鼓励,可以激发较深层的反应,让个案举出更具体的事例,回答也较弹性。
像是澄清式的问题,可以让个案去思考,可以说“你决定”,让来访者对自己进行一个确认,看到自己最深层需求,目标和动机,更深地懂自己,理解自己,认可自己。
“我看到你的情绪从一开始的愤怒,到现在变得平静,中间发生了什么?”
“我不晓得你这周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
“和上周相比,有没有一些好的变化?有没有特别小特别小的一些变化呢?可以想一想?”
“是什么重要的理由和原因,让你三点走进48房间参加读书呢?”
“你刚刚写下答案之后,你的学习动机有没有比刚才没有写的时候,动机更高?有的打1,没有的打2,有或没有都可以。”
咨询师要让来访者知道,答案就在他们心里。
好的问题可以拉他们一把。我们每个人都要靠自己找到答案,好的问题就是让自己清醒。
咨商师要协助个案学习问题解决的历程、做决定及将选择付诸行动。
(2)慎用“为什么?”
作为咨询师,你必须问自己,我问“为什么”时,谁能得到好处?当我们问“为什么”时,其实已经堵住了对方的口。
为什么的问题不但毫无建设,还会引发无谓的猜想。所以生活中当我们想问“为什么的时候,”可以把“为什么”问题换成“暗示性问题”,或者开放性问句。如“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你们之间怎么了?”
(3)善用“为什么?”
不是所有的为什么问题都有缺点。在训练有素、已与个案建立信赖与同理了解的谘商师口中,他们也能发挥治疗效果。这些问题不是要个案为想法、感觉或行动辩解,也不是要引起个案的不快,它们是为了回应个案的需求或决定提供支持。在你的经验增长之前,为什么这个词最好排除在你的谘商字典之外。
(3)评价式问题
与“为什么”问题相近的是隐含评价或论断个案的问题。即使不同意个案的行为,评价式问题,代表着评判代表着指责。对多数个案而言,日常生活中真的很难碰到一个能够去接纳的地方,咨商室是他们唯一能感受到被接纳的地方。即便个案难以亲近或抗拒,你的问题还是要传达出你对他的支持与关心,而不是让他离你越来越远。你所询问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包含同理的了解。
较恰当的催化式问题是:那时发生了什么事?
你的反应如何?
你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咨商师仍应对个案展现无条件的积极关怀。因此,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评断个案,即使那是开放式问题也一样。(84)
3.案例分析
七点到八点半,足足记了六页笔记,果然是大师!九个点的剖析,理论部分的四块,方方面面,令人震撼。
陪伴来访者,看到案主背后的心意,看到她宝贵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报以好奇,来访者当下的不简单,试着了解来访者的愿景,在目标部分好好停留,根据来访者的叙述,贴近她的脉络,听到背后的故事,放慢脚步,陪着来访者对自己不同面向的觉察,陪着来访者好奇她身边的重要他人,真真正正贴着,陪着。
对来访者,如何更多好奇,如何更多看到?说着容易做着很难。知识点太密集,还需要好好消化。(85)
二、读书收获
1.在一本古老的印度佛教经典中,记载了一首非常著名的偈颂:假若困境可解,何必心烦意乱,假若困境无解,何必郁郁寡欢?每当你拒绝发火或避免任何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中加注了更多的健康和快乐,你的健康与快乐自然就延长了,当你的心时无垢清澈、平静沉着之时,你就能够用更睿智的方式解决眼前面临的问题。
2.训诫自己,怀着批判的精神看待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即刻结果你或许能够让自己的心时立刻平静下来,用冷静理性的头脑处理问题,但这并不表示在你周围的每个人也能冷静下来,也不意味着你在冷静的意识状态下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行管用,别忘了,结果完全系于你过去植入的种子,然而这的确意味着你在为你的未来耕种养护——意味着在你的世界中事态紧张的局面将变得越来越少。
3.哪些话会伤了孩子?1.“你看看你!”2.“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3.“我早就说过……”4.“你这样……,以后可怎么办?”5.“我都要被你气死了!”父母之所以会说出一些会伤到孩子的话,大多是父母想拿孩子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结果,如果想改变这一局面,那就从现在开始,父母把自己的职责转变成去成全和实现孩子的人生,视孩子会为“人”,为珍贵的生命。父母从内心有敬畏,有尊重,就不会从口里说出伤害孩子的语言。
4.内德不足树无根,夫妻不和运不起。和分为三和:嘴和,行和,身和。女子是运,能运命,可以推动家庭命运。上等运气不在住宅,在自己身上。
5.跟孩子商定好下一个要学习的技能,对孩子来说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历程,学得越多学习就越容易,孩子被获准去学习下一个技能时,都会感到非常自豪,很多“问题”儿童通常都不只有一个问题,而是同时有很多的问题,在儿童技能教养法里我们会说很这个孩子有很多要学习的技能,对大多数儿童来说,一次同时学习几个技能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我会让他们一次只专心学习一个技能,也就是说,先选择其中的一个技能开始学习,让剩下的那些技能排队等待。
6.中国孩父母夸孩子时基本都会用到这个词——听话,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强调感情的中国人,既缺乏心灵层面的链接能力,也不习惯身体的碰触,而只是追求干巴巴的语言链接。
父母的力量勉强过孩子,于是语言层面的连接很容易就成为父母发出语言的指令,而孩子要遵从父母的语言,这就是听话。
然而用情感方面的链接,我们就会觉得听话不重要,因为不管你是否听话,我都能感觉到和你在一起,我知道你爱我我爱你就可以了,你走你自己的路,我祝福你,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感觉到你在我心中。
三、写给自己
今天分别给几个朋友聊了两毛钱,五毛钱,一块钱的天,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互相支持,互相鼓舞,给她们说让感谢下她们自己,那我也感谢一下自己吧!
感谢自己的坚持和不放弃;感谢自己依然愿意去探索自我,发掘自我,发现自我;感谢自己能够每天过得充实而又快乐,每天都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感谢自己能够刚打开自己,拓展自己……感谢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