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衫军时间引发的风波越来越大,这使我想到了政治学上一个很难处理的两难处境。社会阶层是金字塔型分布的,越是下层人数越多、力量越大,上层对下层的约束力取决于一个国家是民主政体还是威权政体。一个国家想要经济发展,需要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更多的经济价值来源于更多的生产,更多的生产需要更多的岗位更多的职业机会,更多的岗位需要更多的公司,更多的公司需要更多的激励。这种激励的来源就需要对精英阶级的认可,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社会地位上的。毕竟企业家带来的是就业,而就业直接关乎每个人实际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
然而,一个国家如果对精英阶级认可,让精英阶级享有某些“特权”,就会对平民阶级造成危害。即使长期来看蛋糕在做大,但是短期来看平民分到的蛋糕一部分肯定给了精英阶级。这就会增大贫富差距,形成马太效应。而正如之前所说,下层的力量永远是最大的,如果一个国家不想被颠覆,就得让普罗大众感到满意。
如果照顾精英阶级的利益,大众会起来造反;如果把富人的蛋糕分给大众,富人会越来越穷或者越来越少,导致大家都没有兴趣致富,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激励。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可能这个矛盾就是失败的原因。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政策不断地向底层倾斜,福利社会、福利国家的概念一方面让普通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竞争力,导致各国政府债台高筑。这种变穷的妥协是十分难以逆转的,原因根植于人性——损失厌恶。已经过上的好生活怎么可能放弃?
有没有解法,我们希望的结果是经济能发展,也就是说社会对精英阶级有足够的激励,同时在这个时候压制住民众对不平等的怒火。改革开发做到了,原因是中国当时很贫穷,大家都很贫穷,尤其是在经历过之前一系列事件之后,既得利益集团都被粉碎,百废待兴。但是现在看起来很困难。
威权政治或者是一个选项,需要一个有强权的领袖,大力鼓励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暴力”手段压制民怨,直到经济发展的红利波及大家。是否可行?我不知道。
亦或者就是“软暴力”,两种选择,或者让精英阶级“觉得”自己受到了激励;或者让平民阶级“觉得”自己日子过得很好。前者比较困难,毕竟精英阶级能变成精英没那么好忽悠。如果是在一个民主社会,这种“软暴力”很快就能被反对党识破然后猛力回击:“政府在欺骗我们!”,缺乏对言论的控制,这种幻术就很难施行,最后可能适得其反。
经济不景气,换一人上台想振兴经济,振兴经济意味着打破既得利益,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反对,最终政策逐渐向平民倾斜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想要蒙蔽民众不得,最终在唾骂声中下台然后换一人上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民主政治一旦遇上经济由盛转衰,一路正反馈情况直转急下。
然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民族主义——专制的影子,抑或是战争的序曲。直到下一个百废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