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蛋为什么又叫皮蛋
先说松花蛋为什么叫做松花蛋。用“望文生义”的简单方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了——因为这个蛋上有“松花”。这个“松花”是怎么来的呢?我们知道蛋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呢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做松花蛋时加入的石灰等碱性物质,会和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部分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盐,而氨基酸盐不溶于蛋白,会以特定的几何形状呈现出来,就有了漂亮的“松花”。
而松花蛋为什么又叫做皮蛋呢?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老式加工松花蛋的方法是在鸭蛋外边裹一层石灰和稻壳,看起来是给鸭蛋裹了一层皮,于是就随性的叫做了“皮蛋”。另一种说法更具历史感和画面感:话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鸭蛋“蛋农”到宜春城里赶集,将卖剩下的几十只鸭蛋寄存到原来倒腾鸭蛋的一老板家,将鸭蛋放在院中墙角的一个破箩筐里,并盖上了点松柏叶。有天赶上老板娘倒炉灰看没处盛了就随手倒在了这个破箩筐里,过两天又赶上下雨......就这样又过了十几天,蛋农来取蛋,却发现蛋筐里黏黏糊糊的都是灰泥,伸手摸出一颗鸭蛋看看是不是坏了。当他打开,却发现蛋清已经凝固成黑乎乎的东西还有花纹,顺口说“咋还冻了呢?”,老板也凑过来看,感觉像肉皮冻,也顺口说道“这不成了‘皮蛋’!”,俩人尝了尝感觉味道好极了。于是,松花蛋又叫“皮蛋”了。
馄饨为什么叫馄饨
馄饨,这种受南北大众都喜爱的“不规则小饺子”美食,为什么叫馄饨呢?
匈奴说:汉朝北京地区,饱受匈奴骚扰,其中以匈奴部落中浑姓和屯姓两个首领最为凶残。百姓为表达愤恨和祈福,将狠狠剁好的肉馅用面皮儿“胡乱”的包起来,取名“浑屯”暴煮食之,以解心头之恨,并祈求平安,后写法演绎成“馄饨”。
美色说: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大镁铝西施忍辱负重前往吴以身报国。夫差得到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每日沉湎美食酒色不问国政。那年冬至,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夫差面对一桌子的大餐毫无食欲并心生不悦。聪明的西施看在眼里跑都厨房和馅擀皮又用自己的小巧手包出与众不同的花样儿,煮熟加上鲜汤撒上葱花倒上香油献给吴王。夫差一尝,连说“味道好极了”,并问“此为何物?”。西施内心想“这个无道昏君,就知道吃吃吃,吃你妹啊?真是混沌不开!”,便随口答道“叫混沌!”,于是馄饨就叫馄饨了。
至于馄饨还叫云吞,是因为南方人“南普”不标准的缘故。
大闸蟹为什么叫大闸蟹
捕捉方式说:老辈子,捕蟹者在湖中,用竹子或芦苇筑起一道道的小闸,到了晚上就在小闸上挂灯,这种螃蟹见到灯光就争先恐后的往小闸上爬,而“蟹农”大哥就守在小闸边上,爬上一只抓一只,苏州一带就将它们叫做闸蟹,而能爬上小闸的,一般都是个头大而健壮的蟹,叫做“大闸蟹”也就顺理成章了,后来当地就把这种河蟹统称大闸蟹了,显着大气好吃。
加工方式说:苏州一带呢,将油炸或水煮称为“煠zhá”,沿街叫卖这种螃蟹的商贩呢,就边走边喊“煠蟹来大煠蟹!”,就相当于我们北方人喊“煮蟹了啊大个煮蟹!”。而下汤锅煮一下,苏州一带发音为“闸一闸”,后就演化“大闸蟹”为“专有名称”。
实际上,大闸蟹就是那个特定地区的毛蟹、河蟹,俺们唐山这里叫“毛爪”,官方统称叫“中华绒螯蟹”。
说起食品名称,大都都有其很有趣的渊源典故,姑且不去追究它是否真实,因为追究也不会有更准确答案,但了解了这些食品的“前世今生”,是不是平添几分生活乐趣?今天老C就与朋友们整理分享这几样美食,还有诸如“沙琪玛为啥还叫萨其马”、“馒头为啥叫馒头”、“饼干和克力架曲奇饼是什么关系”、“巴旦木为何当初被叫做美国大杏仁”等,乐趣和奥妙很多,有时间老C再与朋友们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