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上,做保险的李同学被人咨询保险问题。本着同学一场,李同学详细地帮助该同学分析了他投保的那份保单,并且给我们分享了很多保险知识。
对于这一块,我们知之甚少。而且因为总听到一些保险方面的纠纷,我们也很想听听“专家”的建议。因此,同学聚会变成了保险知识讲堂,一时间,大家都成了认真学习的学生。
后来,在我自己涉及到购买保险时,我发现李同学说的也不尽全对。但是当时,对于他说的话,我是照单全收的。
对于自己不清楚的观点和不懂的知识,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习惯性的地接受。并因为是从“专家”那里学来的,在和另外的人交谈时,遇到同样问题,会自然地去重复和传播这些知识。
这种“全盘接受,不加思考”的传播,就是一种典型地“吃瓜”行为。面对问题,用约定成俗的观点和参照以往的经验做决定的思维模式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专业思维”。我们认为,专家说的肯定是对的,他们的观点可以拿来就用。
和我这种习惯用专业思维来看待问题的态度不同的是,有些人在对待问题时是积极主动的“进攻”状态。他们把自己定义为“解决问题的人”。
他们习惯质疑问题,不断推敲问题本身的定义和准确性,然后用严谨的逻辑提出假设并仔细分析,探究深挖问题的核心,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一书中,作者把这种思维方法称为“战略思维”。
在麦肯锡大量存在的斜杠大神们,能帮助不同行业的公司做出重大决策和建议,正是因为他们都能以“思辨者”的态度,用结构化战略思维去寻求最终的解决方案。
专业思维是自下而上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讲究的是“厚积薄发,慢工出细活”;依靠的是有良好的知识体系做支撑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战略思维是自上而下的思维方法。它从认知方向、顺序上颠覆了传统的专业思维,注重的是问题本身,并通过不断地深挖直达问题核心,重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种思维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彼此可为互补。只是在特定环境下,比如时间紧,缺乏专业知识,无可借鉴经验,问题偏重全局的情况下,战略思维快速认知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中说到:战略是为长期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设定的重要方针和计划,而不是短期制胜的商战技巧。战略思维正是为了建立和维持这种长期的、可持续的优势而做出的思考过程。战略思维的结果,是要帮助公司或个人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像此书开篇所说:“危险是真实存在的,而恐惧却是一种选择。”
选择错误,有时候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