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位于华夏之腹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灿烂的历史文明,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根植于母土之中,源于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一脉相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
我是五十多年前随父母从南方来到河南平顶山的外乡人,经过几代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将这里建设成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我也因此爱上这块古老又充满活力的热土,这里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给了我摄影创作的机缘。这些年,我遵循民俗题材的真实性,行走中原地区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记录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民俗事象。我所拍摄的马街书会、淮阳庙会、浚县社火、芒砀傩戏、汝瓷制作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等项目,反映出民俗文化内涵与时代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成为记录本土民俗文化的图象档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这组作品通过民俗这条主线,以点式结构,结章成篇,看以碎片化,松散式的敍事方式,多角度呈现每幅图片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诠释民俗文化本质意义。
传统民俗与时代同行,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随着许多事物不断发展演变,现实中的市井生活、风情形态,也许若干年后就成为新风民俗。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纪录,人类记忆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挥之不去悠远的乡愁。
每年元宵节为浚县传统社火,历经400多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民间社团竞相献艺,观者如云,场面壮观,构成黄河文化不可或缺而独特的民俗文化。
打铁花民俗流传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汝州铁花鼎盛于明清吋期,打铁花是将生铁化成铁水,用木板往空中强力击打,铁花飞溅,甚是壮观,预示着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前途光辉灿烂。
郏县孟庄村“舞狮云天摩”是中原独特民间艺术,一根竖起木桩用粗绳子互相牵拉,顶端放着一张小方桌,随着锣鼓敲响,每头狮子顺着绳子攀爬顶端表演,惊险刺激。
宝丰马街书会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历经七百多年经久不衰,正月十三书会正日,无论风霜雨雪, 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听书人达二十万人,上演着天为幕,地做台,说古唱今的民俗大戏。
淮阳二月古庙会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担经挑由原始巫舞演变集祭祖、娱神、求子的祭拜形式,传女不传男。高举黄绫青龙旗,肩担花篮、手敲竹板,边舞边唱,祭拜中华始祖太昊伏羲氏。
鲁山瓦屋高桩故事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每个高桩都有一个主题故事,伴有铜乐、高跷、旱船和秧歌队伍沿街且舞且行,形成了豫西地区民俗文化景观。
滑县道口古镇正月火神庙会社火,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传统的高跷、背阁、抬阁、火龙等表演,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中原地区每逢传统庙会或春节过后,沿袭着唱大戏的习俗。当锣鼓响起,大幕拉开,台上唱念做打,台下或坐或立,尽情享受传统戏曲带来的乐趣。
芒砀山傩舞起源于远古洪荒时期,是古老黄河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原傩只舞不唱,风格刚劲质朴,威武粗犷,保留着上古遗风,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平顶山香山寺为中国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观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被称为“观音祖庭”。香山寺的转灯法会千人举烛,梵音袅袅,增添了庄重仪式感。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在浚县浮丘山碧霞宫,香客们为泰山奶奶“暖寿”。过去搭台唱戏,现为放电影,最多同时放映近百场,场面极其壮观。
鲁山县辛集是 “中国牛郎织女之乡"。作为牛郎故里和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每当"七夕"节都要举办隆重的祭祀和民俗婚礼活动。
汝州小山沟村每逢重阳节有一个特殊的活动――“晒被子”。这天村里要给七十岁以上老人发礼品,还让儿媳们抱出公公婆婆的被子当街晾晒,在众人品评中成为该村尊老敬老、文明和谐的新风民俗。
河南省郏县毛(“毛”字出头,音san)郎庙是万里茶道河南段的节点和传统古村落。古往今来是南来北往的水旱码头,商贾云集,茶肆林立,饮茶之风盛行。这里充满着中原乡土的那份闲适,喝茶用宁静淡泊之心喝的心平气爽,感到豁达和乐观。
千年古镇钓瓷之都的神垕至今延续着钧瓷开窑仪式,遵循北宋开窑的古法古制,进香献酒、神钧开宝、品味窑魁、薪火相传等仪式,让人感受钧瓷文化博大精深,钧瓷艺人对传承文化不变的初心。
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誉为“汝窑为魁”。汝瓷烧制技艺以其工艺之绝伦、釉色之变幻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郏县铁锅是全国最大的铁锅产销基地,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年产优质铁锅8000万口,占全国产量的70%,年产值16、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铁锅第一村”。
鲁山传统手工桑蚕丝绸工艺精密而冗杂,经过选丝、缫丝、整经、打纬、织绸等多道工序,确保产品精细而纯正,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宝丰酒是我国名酒之一,盛名享誉千载而不衰,据史志记载,中国酿酒鼻祖仪狄在宝丰造酒,距今已有4100多年。唐宋时期鼎盛,到处是"万家立灶,千村飘香";"烟囱如林,酒旗似蓑"的景象。作为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月初一或十五传统庙会,除了烧香拜佛通常还有吃庙饭的习俗,香客们围聚一起边吃边谈,祛病消灾,健康平安,又预示着带给来年的好运。
冯洪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拍摄30多组纪实专题,一些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华夏地理》《中国戏曲》等报刊发表,并在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香港和台湾展出,100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或收藏。连续三年获“平顶山市摄影十杰” 、两次“摄影文化奖”、市“五一”劳动奖、“人民摄影”(2019)明星摄影家、“第三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