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带孩子周末在江浙沪的大小山川中体验每一座山的特色,感受山川壮丽,物种多样的自然;也遇到了很多人 ,很多事儿,更加地让我看清我们为什么要去爬山?
一:亲自然,通前闲
爬山是让自己与大自然联结的好时机,从古至今,有那么多描写自然景观的美丽诗篇,都是从自然中汲取的灵感。
最近开始带孩子背古诗,却在爬山中让我从孩子那里看到了,这些诗词作者都是来源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知,才写出这么优美的诗词歌赋。
而孩子正处于敏感期,所以当带他刚进入山峦叠嶂的山脚下时,他看到远处的群山脱口背了《画》中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当走到山下的竹林小道时,小朋友一眼就看到好多倾斜的竹子说了《风》中的:过江前尺浪,入竹万竿斜;当爬到山顶时,他说《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因为台风来袭 ,在室内看到视频或电视里播放的海上状况时,他说这就是:过江前尺浪......
所以爬山在让孩子亲近自然的同时,也架起了一座理解前闲优美诗句的桥梁。
二: 遇他人,世界是教材
这次去花山天池山,崎岖不平的小路勉强只能两个人侧身而过,在一段陡坡地段,一辆山地摩托车爱好者正在等我们通过后准备骑行而上。把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么又窄,陡,不平的山路走路都有难度,骑摩托车怎么上?
带孩子在一旁观看,第一次挑战失败,摩托车上扬,熄火,人直接从摩托车后面滑下来;第二次又失败。我们看到他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但还在继续。小朋友说:这怎么上去啊? 太难了。我说:你看叔叔正在挑战这个困难,失败一次 ,调整一下,再试,叔叔正在想办法克服这个困难。是不是也像我们爬山中碰到的比较害怕的陡坡路段? 不害怕,想办法,努力克服,一定能挑战成功的。
在爬山中会遇见的不同人和事儿,这就是孩子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最好的教材。
三:见自己
在爬山的旅途中,从最开始挑战和困难,孩子会哭,会着急恐惧。随着爬山越来越多,体力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小朋友好像也找到了自己克服恐惧的方法。
比如上次的虞山还有这次的花山天池山,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大的,但是他开始用他最近的着迷的西游记悟中的孙悟空鼓励自己,并假扮是孙悟空,当遇到困难时,他知道孙悟空一定有办法。
心态放松了,恐惧自然消退,也更难专注在当下,感受当下。
因此,爬山不仅仅是一种户外活动,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神上的修行,帮助人们在身体和心灵上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我是水杉,是一位努力在工作,学习,带娃中找到平衡的妈妈,通过学习自然教育让我陪孩子一起保持好奇,探索自然;通过阅读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好地看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