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谷元
文化聊斋-艺术赏珍-史话新语-诗词分享-文人轶事-说文解字
这些年笔者命运多舛,时运不济,心绪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少出门多读书,素喜古诗文,多选读悲怆篇章闲读,十遍百遍吟诵默念,如陆游《卜算子·咏梅》,如李清照《武陵春》,今读苏东坡《临江仙》,更有一番感触。
那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关押百余天后从宽发落,遭贬至湖北黄州任职团练副使,这是挂名闲职。苏轼一家借住长江水边,住所简陋,处境窘迫。
苏轼生平简介
史料记载,有一天,东坡与友人乘船夜游,饮酒作歌词,有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想不到,第二天,坊间竟传言苏轼挂官服于江边,随舟去矣。
苏东坡画像
“命案”消息被黄州郡守徐君猷获悉,他一直关心苏轼的命运,也怕担当“罪人”走失的责任,急忙派人查看,发现诗人正在家中酣睡,虚惊一场。
经后人研究,当夜,东坡并非“饮于江上”,而是在“东坡雪堂”。当年,苏轼穷窘潦倒,经友人相助得到数十亩荒地,开荒躬耕。翌年又在这块土地的边上筑起“东坡雪堂”,并自号“东坡居士”,还亲笔书写“东坡雪堂”。
苏东坡《临江仙》
此时的苏东坡虽境遇困窘,但依然不改其乐观豁达之个性,耕田之余,不绝雅兴,饮酒作词放歌,有《临江仙》,还有《定风波》。
《临江仙》是一首即兴感怀之作,写的是诗人静夜听江声,思想活跃,有欲泛舟游江海之意,表述了当时困境中的诗人的心境和感情。
苏东坡塑像
“夜阑风静豰纹平”这句话暗示心灵的宁静,这不正是忘却营营的境界吗?小舟是苏轼常用的生命意象。逝是远离,他要远离什么呢?俗生世事,功名利禄、荣辱穷达……将生命放归茫茫江海,这不正是生命的原生形态吗?
苏轼援道救心,理解到人是天地之所赐,只有忘却世间的功名利禄,才能养护生命之自由自在。
苏东坡词意图
词中写道出世,但不应认为东坡“飘飘欲仙”,深藏着的是“无处话凄凉”,旷达背后郁结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做文人做到这个份上,尘世少有,后人敬仰东坡,也就不足为奇了。
【谁见幽人独往来,拣尽寒枝不肯栖:读苏轼《卜算子》】
这首《卜算子》词有副题: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苏东坡初到黄州贬所之作,是他人生最低谷时写下的作品。
上半阙起句写夜深:“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用“缺”、“疏”、“断”几个字,极写幽独凄清的心境。接下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幽人”是作者自指,“孤鸿”是对幽人的衬托。这里把“孤鸿”、“幽人”合在一起,写“孤鸿”也就是写作者自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意
下半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用“惊”、“寒”、“寂寞”、“冷”这许多字面,更明显地写出作者在患难之中“忧谗畏讥的情绪。
那一年是元丰二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讼“诗讽时政”遭弹劾,几乎丧命。次年,被贬黄州,处境窘迫,自耕为生。
更难的是人为处境,他在给友人李廌的信中写道:“得罪以来,身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自喜渐不为人识。”由此可见苏东坡当时的忧惧心情。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后来,苏轼的朋友陈慥邀约他到武昌去住,他也不敢去。他给陈慥写信说:“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虽复往来无常,然多言者何所不至。”读这些信札,可以了解诗人以“惊起却回头”的“孤鸿”自比的用意。他在这种战战兢兢的境遇里,即使有高枝可栖,还是拣来拣去“不肯栖”,只好宿在沙洲里,与寂寞寒冷为伴。
这首词读来让人心情沉重,苏轼博学多才,又恰为此所累,一生坎坷,几度被贬,虽他乐观豁达,但终是苦中作乐,以往多读他豪放之词,今读这悲戚词句,难免不无压抑。
《苏轼词》
不过,这也让后人了解到苏轼的另一面,举凡性情中人,不懂不会遮遮掩掩,活得很真实。这也给后人以启示:人生就是如此,有显达也有低靡,有过显达而后低靡就更加落魄,但能做到随遇而安如苏东坡者也令人称道并应效法之。
[宋代·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