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半的沁需要爸爸妈妈高质量的专注陪伴,需要更多的自由来决定自己喜欢什么,也需要更多的小伙伴来丰富自己的世界。
最近正好在修习划界限的主题,各自领回自己的领地,支持孩子将她的意识更多地充满它的领地。当我要做自己事情时,通常会给她选择,是愿意呆在家里独自画画,玩玩具,发呆,练字……还是选择独自下楼去交朋友。
因为拥有了足够多的陪伴,小人儿内在的安全感和对外面玩的渴望让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第一天,出去玩上一小会,就会在楼下叫我一声,确认接收一点妈妈能量又回头继续玩;
第二天,为遇上一个好朋友或结识一个新朋友与我分享她的兴奋与自豪;
第三天,会与朋友约好晚上再玩的时间和见面地点,并会热情高涨的提前准备好;
第四天,在玩耍时,还可以顺便带上储蓄罐里的零花钱,独自去超市执行“我说了算”的愉快体验。教我如何识别真正的老板是谁?
“我举着棒棒糖问站在前面的老板,这个多少钱?那个人去问里面的另一个老板多少钱才能确定。就说明里面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老板。”
第五天,更熟练地选择喜欢的食物,与老板交流不断询价,与朋友分享零食的同时还能保管好零钱。
“我差点就掉了一块钱,是老板提醒我,我再把它拿着,放进我的口袋的。妈妈你说我运气是不是很好?”
“我把口香糖分给了M.J.Y还有一个小妹妹,留了一个给自己和哥哥,我觉得这样很开心。”
第六天,上午玩了的朋友,约着大太阳天的中午再玩,然后被爽约,还能在楼下自个玩,找更小的伙伴玩,再等待更适合的朋友玩。
刚要说出口的“先见之明”在觉察的帮助下生咽了回去,孩子的天性不就是不停地体验再体验吗。
中午是几时,两点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这个点下面没有朋友,没有朋友时我要怎么做,朋友没来,我是失落的还是平静的,我能一个人玩吗,一个人玩什么,一个人玩时是怎样的感受,,我怎么选择?
儿童所有的认知无不是来自体验。
第七天,意外地被小哥哥自行车撞伤了。
“妈妈我受伤啦,我的膝盖被撞伤了,好疼。”急冲冲跑回家的沁没有哭泣,只见乱蓬蓬的头发下紧锁的眉头,急切需要得到宽慰。
“我被撞倒时,第一时间立起头,不让它受伤,检查了一下,受伤的地方没有出血,我觉得不是很严重,但还是很疼。小哥哥是硊在地上的,他还问我有没有事,我说没事就跑回来告诉你们,确定一下。”
“当时还有其它小朋友在,还有一个奶奶说了一下小哥哥!”
沁依偎在我怀里在一问一答中回忆了所有细节。
“妹妹,你是如何做到的?”
“突然被撞时一定会很害怕,你不仅在紧急关头下保护了自己,查看受伤情况,还能保持冷静的情绪第一时间跑回家告诉我们!”
“你长出了非常棒的独立解决紧急事情的能力,这可不简单!”
“如果万一受伤很严重,你会怎么做!”做为妈妈除了安慰嘉许之外仍心存忧虑。
“叫旁边的大人马上给爸爸妈妈打电话138……”沁扑闪着小眼睛从容道。
后来在晚上洗澡时发现,除了腿部的伤,沁的胸前也有一大块淤青和刮伤,除了那份为人母的小心疼,更多的是发自心底的欣赏。
欣赏这个如花的小生命,不知何时,它已在默默地生长出那份独自承担风雨的力量。
欣赏它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依然能保持那份对当下从容地判断力。
欣赏它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当事人的无条件接纳,没有半分的怨怼。
欣赏它对自我负责的那份超然的淡定。
欣赏这个小生命为我们之间的分离增添了一份新的宝贵经验。
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真的很欣喜,庆幸这样的小意外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又一份成长地礼物。
恭喜你长出了自己对生命全权负责的力量。
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