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落霞街906号。
这是与你共同读书的第9天。
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有趣的概念“钟摆效应”。他说亲密关系的律动就像钟摆。我们在亲密关系里会扮演牺牲者或者放纵者的角色。
上个图:
婚姻中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婚姻。
在有了孩子的婚姻里,总会有人觉得自己为家庭和对方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而对方却完全不想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全职妈妈出现这样的想法的概率可能会比较大,毕竟全职妈妈为孩子、丈夫、家庭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而丈夫很可能整天见不到人。
在这样的关系里,妻子就成了牺牲者,丈夫就成了放纵者。
当然这是我们直观的感觉,如果你问那个丈夫,他肯定也是一肚子的委屈,觉得自己在外面打拼很辛苦,承受着巨大的赚钱养家的压力,他也觉得自己为家庭做出了牺牲。
这就是“钟摆效应”有趣的地方。实际上在亲密关系里牺牲者和放纵者往往是同一个人,我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入不同的角色,从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而一旦进入这样的角色里,就无异于饮鸩止渴,你的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心里也永远不会获得平静,不管你是放纵者还是牺牲者。
克老师说,只要有牺牲者就会有放纵者,牺牲者越牺牲放纵者越放纵。所以停止牺牲,没有了牺牲者放纵者也就不存在了。
回到有孩子的家庭,做妻子的可以要求出去工作,也可以要求做丈夫的调整工作节奏,多些时间来照顾家庭和孩子。问题解决了,牺牲者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就是不要一直牺牲下去,并享受这种被迫害的感觉,从而占据道德高地来抱怨和打压对方。
跳出牺牲者的角色,先好好爱自己,寻求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积极的与另一半沟通,共承担当下的困难。生活中没有了罪与罚,你的内心才会平静,生活才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