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川照之,马上就让人想起他和堺雅人在《半泽直树》里的精彩对手戏,但我对他的初印象是在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里面那个脏兮兮被绑在地窖里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的日本鬼子。后来又看了他在《暖》里面演的哑巴,以及在《拉贝日记》里演的南京大屠杀始作俑者,他因为演了这个角色,还被日本媒体大肆批评,他依然在媒体面前表达需要正视历史,是个勇敢的人呢,我对他好感倍增。看他的履历,会发现他一直出演男配角,担当主演的影视作品很少很少,但依然拿了很多最佳男配角奖项,他也表示他可以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表达影视作品就够了。他出演主角的电影《东京奏鸣曲》也被当年好评如潮的《入殓师》给盖过了风头。
之前只是了解到他本是日本歌舞伎市川家族的长子,后来父亲离家出走,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勤奋并孤独是他的大部分人生。这阵子看了纪录片《父与子》才真正知道了他和他父亲的艰难和好之路。他父亲虽然是很有名的歌舞伎演员,但觉得不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年轻时狠心抛妻弃子,年纪大了想找继承人了,才逐渐与儿子孙子和好?
香川照之以46岁的高龄去挑战本应五六岁开始练习的歌舞伎表演,相当于基本放弃了他影视事业的辉煌,作为日本一线演员,片酬甚至高过超级火爆的松本润,现在要去学习歌舞伎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很多观众为他感到不值。我们这些旁观者真的很难去判断当事人的值与不值,他在采访中也表示这是他自己认为最好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就最好。他的儿子也继承歌舞伎市川家族,开始学习歌舞伎表演,想起狂言师野村家族,难道日本文艺界家族都是这样的宿命吗?
香川照之本来在25岁稍有名气的时候去舞台拜访自己的父亲,但父亲却说“不打招呼就在演员登台前拜访是很失礼的,从我离家那刻起,你就不再是我儿子,我也不是你父亲”。真的很难想象一直在追寻父亲影子的香川照之当时是怎样的心情,父与子的关系真的很微妙。大人们也不要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小孩子很敏感,他不被父亲爱着,他在这个家像个多余,对他来说都是需要一生去治愈的缺憾。
香川照之好像一辈子都在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是出演了很多中国电影,被日本演艺界排斥;到出演南京大屠杀的背后“真凶”日本皇族,被日本媒体批斗险些封杀;到四十岁高龄去挑战演歌舞伎,是为了与父亲和解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还是为了传承家族事业就不得而知了。无悔人生的选择很难,难就难在人们有太多欲望而迷失了本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