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九歌》。《九歌》是战国末期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作品。它原为楚国民间流传的祭祀神祇的乐歌,后经屈原的加工改写,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
《九歌》是屈赋中最美、最富魅力的诗篇。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充满远古浪漫神话色彩和超自然主义想象,代表了屈原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九歌》虽然名字里有一个“九”字,但实际共有十一篇,除《礼魂》为送神曲外,其余每篇都主祭一神。具体可以分为三类:
《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东君》五篇为祭祀天神之歌,主要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
《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四篇为祭祀地祇的乐歌。
《国殇》一篇,为祭祀人鬼之歌,是祭祀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的哀歌,体现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最后,《礼魂》作为送魂曲,是整个祭礼结束的标志。
这十一首组诗以其要眇宜修、刚柔并存的艺术特征熠耀于中国文学史的浩瀚星空。每一篇都各具特色,展现了屈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情感世界。
《九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意境缥缈,言辞优美,风格绮靡。它虽然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描述的是天上地下神灵的形貌,表述的却是地上世人的情思,充满浓郁的悲情色彩。
《九歌》以楚国宗祖的功德、英雄业绩、山川神祇、自然风物、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为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和“聊以舒吾忧心”“寓情草木,托意男女”“吟咏情性,以风其上”的心旨。
我们首先学习《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ěr),璆锵(qiú qiāng)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hé)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fú)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yǎn jiǎn)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在这良辰吉日,我们用恭敬肃穆的心情来祭祀东皇太一。
手持着以玉做饰的长剑, 身上的美玉敲击,万籁俱寂下碰撞出声响。
华丽的席子用玉石镇在上面,装饰着合为一把的花束。
各色佳肴用蕙草包裹着,下面还垫着兰花,用桂花与花椒制成的美酒祭拜。
扬起鼓槌在鼓上敲打,在舒缓的节奏中唱起了安详的歌。
罗列的乐器合奏着,歌者们唱起了响亮庄严的歌。
神灵们降身,穿着华美的服饰婆娑起舞,花草浓郁的香气满溢殿堂。
歌声和乐曲相映成辉,愿神灵欣喜赐福安康。
《东皇太一》作为《九歌》之首,是祭祀天神中最尊贵天神东皇太一的乐歌,展现了楚人对天神的尊称与敬畏。
《东皇太一》以合唱形式迎降、赞颂东皇太一,诗中充满对至高无上天神的敬仰,氛围庄严肃穆。
“太一”并非神名,而是指形成天地的元气。“上皇”即皇天上帝,体现楚地祭祀文化与天神崇拜,反映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朴素认知与敬畏之心。
东皇太一作为楚地的最高神,其地位尊崇,高踞众神之上,象征着宇宙秩序和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九歌·东皇太一》中,屈原以庄重华美的笔触描绘了这位神祗的形象,通过选择良辰吉日进行祭祀,以及群巫载歌载舞、献上美酒芳草等细节,进一步烘托出东皇太一的神圣与威严。
整首诗充满了馨香祷祝之音,使人油然而生庄穆敬畏之情,体现了对东皇太一的尊敬与祝颂。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