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过:智慧不可传,因果不能渡。
日常的读书写字,这都是小聪明,读几年书就懂了。而真正的大智慧,没有人可以教我们,只能慢慢经历,慢慢体会,慢慢领悟。
这红尘俗世的因果,基本上无穷无尽。我们做了什么,就需要面临什么后果。不论结果好不好,都只能自己承受,没有人可以渡我们一程。
有些人身上的因果比较少,那他们所需要面临的困难、挫折和不幸,也都比较少。反之,身上的因果比较多,所需要面临的困难、挫折和不幸,将数不胜数。
所以,民间才有一个说法,不沾因果。跟自己毫无关系,不需要经历的因果,我们就不要沾染太多了,当个过客,好好看戏就可以了。
一个人最高级的认知——尽量不要沾染,以下几种因果。
01
他人的爱恨情仇,不要涉足其中。
人性当中有一个弱点,凑热闹。看到外边发生了什么事,别人在争执、打闹,我们就会凑过去看热闹,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八卦之心。
这种“凑热闹”的行为,既不明智,也很要命。试想,别人在吵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多管闲事,只会惹来一身腥。
在三国当中,刘备跟曹魏在汉中干架,基本上势同水火了。不久,关羽北伐,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个时候,孙权派出吕蒙背刺关羽,让关羽兵败身亡。
就是这一系列的操作,不仅导致张飞被下属杀掉,还逼得刘备东征吴国。曹魏也进兵合肥,直逼吴国边境。万幸的是,孙权守住了,还火烧连营七百里。
这两人在吵架,你去干涉他们的仇怨,他们就会调转枪头对着你,把你视为敌人,那你就成为这两人眼中的公敌了。
02
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和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犯了一个大忌,试图改变别人的观念、性格和命运,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比如说,你发现这人犯了很明显的错误,那你就去提醒他,希望他能够改正。可是,对方并没有感激你,还认为你搞事情,就跟你反目成仇了。
你不理解,我只是好心,提醒他哪里做错而已,为什么他会恩将仇报呢?原因很简单,你试图改变别人的想法,而别人的想法,那是别人的底线。
这就等于,你在践踏别人的底线。如此,别人怎么可能放过你呢?要知道,十人生九命,命命不同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但一定不能改变别人。
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改变,又何谈改变别人呢?试图改变别人,是傻瓜。试图改变自己,才是聪明人。不妨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03
不要随便触碰,不属于自己的横财。
所谓“钱能救人,钱亦能杀身。”钱财,可以让人衣食无忧,可钱财,也会给人招惹来一定的不幸和祸患。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触碰了不属于自己的横财。横财这种东西,基本百害而无一利。在你拥有横财的那一刻,你命中的因果,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在二十多年前,镇上有个老板,一夜之间捞到了一笔横财,发家致富了。成为暴发户的他,特别骄横跋扈,谁都看不起,所以他得罪了不少人,意外也频频出现。
他的小儿子,在出生两年后,就突然间夭折了。丧子期间,他的事业也走到了终点,不仅那笔横财赔光了,还负债累累,处境特别糟糕。
这就是所谓的“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横财,分分钟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性,让这个人走到绝路,轻则连累自身,重则家破人亡。
04
跟别人结下深仇大怨,迟早害死儿孙。
在周朝,纪国国君向周天子进谗言,齐地的诸侯蔑视天子权威,希望周天子灭之。周天子听了纪国国君的话,就设计害死了齐地的诸侯。
纪国国君和周天子都认为,齐人不敢来复仇。果真,那一百年的时间里,齐地的诸侯后代,并没有任何反常的举动,更没有复仇的心思。
一百多年过去了,齐地出了一位诸侯,齐襄公。齐襄公整军备战,不仅进兵消灭了纪国,斩杀了纪国国君的后代,还威胁周天子,让周天子知道自己的厉害。
《公羊传·庄公四年》如此评价:“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九代人的世仇,也可以报吗?哪怕过了一百代人,也需要报仇雪恨。)
祖先、前人的仇怨,如果还未了结,就会降临到子孙后代的身上。这般恶因恶果,终究会随着家族的延续,而传承下去,直到仇怨消失的那一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