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两个解释一个解决方案:一个「看了也不懂」的解释,一个「懂了也不信」的解释,以及一个「信了也不做」的解决方案。
看了也不懂的解释
简单来讲,人的神经内分泌分为两种:一种是兴奋剂,一种是镇定剂。在通常情况下,人的神经内分泌是平衡状态。当一个人处于紧张状态时,神经内分泌就会失调。
人在什么时候会紧张呢?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认为自己可能会遇到危险的时候。比如被蛇惊吓,面对权威,演讲等情况。
这时候,兴奋剂的分泌会增加,镇定剂的分泌会减少。于是,人会处于一种对于环境相当敏感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人比较易激惹,就像生完孩子的雌性动物一样,任何动作都会被解读为威胁。
兴奋剂的分泌大增将会影响小脑的功能,简单的讲,就是减少了小脑运动控制系统中的阻尼比。于是,输出信号中的高频部分就会增加,表现为发抖。
反过来,醉酒状态是增加了阻尼比,会让输出信号的稳定时间增加,表现为迟缓。所以有些手抖的老人,在喝酒之后手抖就缓解了,就是这个原因。
这是生理上的解释,再讲一个有趣的说法。
懂了也不信的解释
我想,没有人会怀疑「紧张时会手抖」这个问题的合理性,我们都自然认为,因为紧张,所以导致了手抖。就像我们认为,因为看到蛇害怕了,所以才跑。
偏偏有一个心理学家不同意,他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他认为,我们不是因为害怕而逃跑,而是因为逃跑而害怕。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洞见,到底是情绪在前,生理反应在后,还是生理反应在前,情绪在后?
如果你仔细回顾看到蛇的场景,你就知道,你肯定是先不要命的跑走,感到心跳加速,浑身冒汗,然后才知道,刚才我害怕了。
换言之,「害怕」是你对刚才这个生理反应的解释。而这个生理反应,在你的大脑参与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因为手抖了,我们才紧张。手抖是我们在某种场合下的自然反应,而紧张是我们对手抖的解释。
那么,要如何解决紧张情况下的手抖呢?
信了也不做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会告诉你,无非就是深呼吸、放轻松这些老生常谈。
深呼吸通过调整身体状态调整手抖,有一点效果。放轻松这种建议纯属扯淡,能放松的话就不会紧张了。
这里要提及心理学家弗兰克的说法:越是全神贯注做一件事,越是做不到。这被称为“目的颤抖”。好比你在穿针,当你越是极其专注的想把细线穿过针眼,你会发现手越是颤抖。
那么要怎么做呢?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请你全神贯注地、用尽力气保持手抖的状态。
试试看,很快你就做不到了,而紧张感也会神秘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