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好几位热爱跑步的人,他们偶尔都会发一些关于跑步的文字。直到昨天,当我看到一位老领导晒出马甲线以及一位好友晒出同事斩获的一堆跑步奖牌时,我终于下定决心要重新捡起跑步大业了。
送豆包上学回到家以后,我就鼓足勇气换上跑鞋跑出去了。今天先跑1.3公里去买两把青菜,因为我知道跑步得循序渐进,膝盖毕竟只有一副。看着天上的蓝天白云,再想想少得可怜的就业机会,我不出来跑跑步真是太辜负时光了。
事实上,对于跑步这件事我并不陌生。在10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阶段曾做到每周跑三四次的一万米,也就是一周三四十公里。但后来疲于奔命,反而忘了去寻求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享受。不过,正是因为过去跑过,我深信我还能跑起来,腹部呼吸的肌肉记忆仍在。
到了布村之后,曾试着跑过几次,从家跑到图书馆,大概1.3公里左右的距离,但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坚持下来。
如今我又重新出发了。我觉得在这件事上,写日记发挥了很大作用,以后能否坚持跑下去也得靠日记。在一些特殊时刻,我们会做出一些重大的人生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因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其他挑战和诱惑会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而如果坚持写日记,我们可以经常提醒自己,做出检讨,从而督促自己去坚持。
跑步、写作、阅读都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裨益,但这些事需要坚持。有句话说得好,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我们往往要在诸多选项之间做艰难抉择。写作、阅读需要时间,你必然得削减其他娱乐的时间。如何把握关键就在于你的价值判断了。
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每周六十公里,一个月大约二百六十公里,于我而言,这个数字便大致成为跑的认真的标准。”这简直是楷模般的存在。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我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地,以及实际地学到的。我想把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路上奔跑,一面片段式地思考的东西集结成书。”村上还说,“跑步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个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
我没打算写小说,但日记必须坚持下去,相信跑步也能促进我写日记。如果每天不是坐着就是躺着,时间长了肉身必然松松垮垮,健康也就堪忧了,那还怎么写日记。
村上写道:“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这本书里的金句很多,有时间不妨看一看。
在我今天写这篇日记的时候,豆包也在认真地搞创作。我刚才对他说我在写东西,别来烦我,他似乎也有所触动,然后就自觉地就去写写画画了。
虽然他偶尔过来让我帮忙写几个字,但我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集中注意力写东西。如果我天天看电视,他估计也会成为沙发土豆吧。现在他画的东西还很稚嫩,但假以时日肯定会越来越好。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会享受画画写字的乐趣。马太效应会让他越来越自信。做了这么多年翻译以后,我对原创的执念已经非常深了,希望他日后能够有自己的作品,能享受创作的乐趣,不至于在截稿期的高压下苟延残喘。
当然,和豆包一起跑步的日子也是值得憧憬的。希望我能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他信赖的陪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