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它与笑一样,都有着存在的意义。
可“哭”在很多父母眼里却是不好的,甚至糟糕的。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焦虑,烦躁,感到痛苦和无力。
我的母亲就是一个特别厌恶孩子哭泣的人。经常会因为孩子哭泣,引起她强烈的情绪反应,然后大声呵斥孩子不准哭。
我家有有姐三岁前,因夜间惊醒而哭闹是家常便饭。我的母亲总会因为孩子哭闹不止(可以嚎啕大哭半小时),而情绪崩溃大骂。以前因为这个我们母女总是很多冲突。
学过一些心理学常识和阿德勒理论后,我会去思考为什么我的母亲这么不接受孩子的哭泣?甚至引发焦虑和情绪崩溃?
我在想她的童年可能经历过哭泣不被接纳(我的外婆非常强势,有自恋型人格,与女儿关系疏远)。
每当我的孩子哭泣时,总会令她条件反射式启动大脑盖子进入“战”的状态。当她用呵斥去禁止孩子哭泣时,对我家姐姐完全不起作用,只会让她哭得更厉害。
记得那时候孩子一发生夜哭,最终结果一般是一家人闹得不愉快。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要孩子哭了我都自己哄,不让她插手。
如何面对爱哭的孩子?
哭,是孩子的一种自我感受表达。对于哭泣不要因为无法让他停止哭泣,就感到自己无能,懊恼。
先不要急着做出反应,停下来觉察孩子的感受,接纳她此刻的状态,思考她为什么哭泣?帮助她说出感受。比如“宝贝,看得出来,你现在很生气,是因为…?
当你帮他说出感受,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自然会因为被妈妈接纳而感到归属。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帮助转换情绪,比如“你看那边…”。
昨天我家妹妹因为我上厕所把她关在门外,生气得哭了(她想进来看我怎么上厕所囧,我说羞羞脸呀)。
这个小家伙也是玩了一天累了,借着闹觉就大哭起来。我蹲下来看着她,摸着头安慰她“你是因为妈妈刚才不让你进来,生气了吧?
因为搬家家里亲戚多,她一哭七大姑八大姨都过来围观,这家伙更哭得起劲。我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她好一会,突然想起昨晚讲过的拇指姑娘。
我试着用故事转移她的注意力,“妹妹,我给你讲《拇指姑娘》吧?”,不等她回答,我就开始讲。我偷瞄一眼,虽然她还在哭但我发现她神情已经进入听故事状态,才讲到好心女巫送一粒种子给老太太的情节,妹妹已经不哭了,忽闪着大眼睛认真听着呢。
如何面对爱哭的孩子?
总结就是三步:觉察(体会行为背后的感受),接纳(接纳哭泣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行动(说出孩子的感受,询问哭泣背后的原因,针对小的孩子可以试试用其他事转移注意力)。
当你对孩子哭泣感到烦躁情绪,先试着觉察自己,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没有得到情绪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