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果树在什么时候发散出第一缕果香,野花什么时候在路边偷偷绽开第一朵花苞,身旁的高楼什么时候在尘土弥漫的黑夜里亮起第一盏灯,怀中襁褓里的孩子又什么时候第一次对你喊了一句奶声奶气的:妈妈。人潮汹涌的车站,那个曾经一身稚气满满、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从这一刻开始,不再欢天喜地,也不再扭头冲向人群;而是默默地伫立在高台的远方,用那双尚且清澈的眼睛对视着这对饱经沧桑的眼神,目送着,思念着,告慰着,直到你消失在他视线的极限。当时不知其中深意,再回想时,那泪眼婆娑的模糊中心头阵阵顿悟,似懂非懂的瞬间缕缕温情油油地包裹周身,眼角氤氲的泪花中倏地明白:那一刻的对视就是那第一缕果香,第一盏明灯,第一次作为母亲时的澎湃。虽然我们爱的隐晦含蓄,但也爱的深远浓厚。
70年代的父母们为长辈养老送终叫尽孝;80年代的子女们为父母娶妻生子叫孝顺;90年代的孩子们在现在这个年纪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买点服饰补品又都是爸妈的钱,学习、工作又更像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想说些感恩的却又那么难以启齿,只好总是在醉酒的夜里对着话筒伴着嘈杂的喧嚣含糊其辞的悄悄念了句:我爱你;而这像极了敷衍的情话却是孩子们所能表达的最深情的告白。都说90后是薄情的一代人,但每一次背起行囊背井离乡时的最后一次拥抱,人头攒动的浪花里每一次的张望,回家时那第一句带着轻微哽咽的:妈,其中都隐藏着孩子们无法宣泄的爱,这爱无法摆在明处,怕人看了嘲笑,这爱又不能深埋心底,怕委屈了家中苦苦思念的父母;他们将爱用那些习以为常的琐事当作一封厚重的信涵,以情为墨,把一字一句都轻轻写进通话时的电波里、画在视频时的笑脸上、含在送别时盈眶打转眼眶里。那些看起来整日没心没肺大大咧咧的孩子们会因为某一个瞬间的感动而懂事,也会因听到一声父母无助的叹息而长大,在萌生出那些悄然而成的责任时,孩子们便开始仿照父母的方式反哺彼此的心灵,像溪水湿润着野草,像树冠为蚂蚁遮蔽着烈日,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当今父女母子相处的关系以一种戏虐的方式来说,可以称其为“如父如子”;孩子们的担当、责任、感恩开始觉醒,会以一种幼稚而简单的方式去哄逗父母,会时不时的主动聊些曾在电话里不厌其烦反复讨论过的话题,会刻意的延长彼此相伴的时间:多说一句话,多吃一顿饭,多在拥抱的时候更加真挚、动情。曾经的他们急于飞翔,渴望未来的大好山河,极力排斥追随在身后反复呵护的父母;然而成长是一瞬间的事,忏悔和恩情是要一生相守,他们在懂事的那一瞬间便背上了一种无形的负罪感,从出生开始,不断地反思、检讨,终于温暖满满,扪心知道这爱是那么的独特,确实陷入深深的自责,知道这爱是如此无私。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反了过来,孩子们依旧保持着咿呀学语的本领,效仿着曾经父母所给予的爱;从陪伴开始,到呵护、关心、家务,又从倾听开始,到排忧、欢笑、感动,最后从目送开始,开始为父母流泪,为母爱温暖,为父爱坚毅,为守护这一切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