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种子种业现状与展望
1、中国种源“忧喜二重天”。
(一)、忧的是:最近看了不少关于中国种子种业的文章,大多数表达的是对我国种子种业的担心和担忧。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随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以及新品种的推广等原因,导致种源保护正在与时间赛跑。
一是种质层面:目前我国地方品种和主要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过度惊人。在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6个省市区的375个县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的数目,在1956年为11590个,2014年仅剩3271个,丧失比例高达71.8%;1981年广西野生稻分布光1342个,目前仅剩325个,平均每年减少近30个。消失的不会重生,减少的不会再增多。
二是种源层面:由于长期无法提升原种研发能力,使得种源市场需要持续依赖进口,最终导致技术依附。2020年,中国牛冻精液进口额为6122万美元,同比增长45.8%,而2009年中囯牛冻精液进口不足500万美元;在进口快速扩张的同时,国内牛冻精液生产从2013年的5139万古下降到2019年的3152万支。尽管这里有一部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国产效率提高,但是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就是市场对进口牛冻精液的认可。当今时代,一方面是技术引导市场,另一方面是市场选择技术,在市场选择背景下走向进口依赖,让人忧虑。
三是产品层面: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环境影响,并不是所有的种源都通过直接贸易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农作物种子领域,能够做到直接贸易并大量推广的品种非要有限。相当数量的种源贸易是通过产品贸易的方式间接实现的。当前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很能说明问题,2019年中国大豆单产为每亩地109千克,而美国为每亩233千克,巴西为222千克。中国大豆与美洲国家大豆生产效率差距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是种子原因。其结果就是,如果不进口种子,那就要进口产品,种源的差距最终传导到产品层面。
(二)、喜的是:中国种源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完全能依靠自己解决;猪牛羊等畜禽核心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白羽肉鸡等个别种源进口占比较大,但国内品种可替代。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这里又分三种情况,
一是有的种源完全自给且有竞争力。如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完全自给,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千克,并保持国际领先,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油菜、花生、黄羽肉鸡等品种全部自主选育;蛋鸡、白羽肉鸭品种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有的种源基本能够自给,但品种和国外有差距。如玉米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91%,大豆蛋白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但受育种水平及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单产均只有美国的60%左右。还包括蔬菜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87%,其中耐储番茄、甜椒、胡萝卜、水果黄瓜等少数设施专用品种进口超过50%,主要满足细分市场要求,所占份额不大。生猪引入世界主流品种“杜长大”后,本土化选育成效明显,核心育种群进口种源占比不到10%,但性能指标还落后发达国家。奶牛90%是全球通用品种荷斯坦本化选育的“黑白花”,良种母牛和选育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育种体系及种公牛竞争力还有差距;肉牛国内自主繁育种公牛占70%以上,引进主要是改良性能、培育自主品种。
三是有的种源基本依靠进口。如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基本从国外进口,我国企业正在加紧攻关,已有突破。甜菜种植300多万亩,产糖量约占我国总产糖量的13%,95%的种子要从德国、荷兰进口。
2、中国种业技术“长短差距大”
(一)、从长的方面来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种业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国家政策、市场形势、人民需求而变革,紧紧跟上新一轮种业“科技革命”,中国种业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主要分为引进再创新阶段、集成创新阶段和原始创新阶段。
一是科技创新。坚持种业基础理论夯实与前沿技术创新,在DNA定向筛选、品种定向改良、以及双单倍体等分子育种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1.5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展了精准鉴定,为育种水平提升打下了基础。
二是体制改革。科研体制从单一的科研单位研究到科研单位与企业研究共存,从单一的囯有单位开展科研工作,到科企合作、民营机构独立开展科研等,种业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囯引进了优良品种、引进了先进育种技术、引进了外资企业、引进了国际种业规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四是法治建设。种业法规建设从无到有,从办法到条例,再到法律,位阶不断提高,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二)、从短的方面讲:主要指的是在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如基因编辑、高通量表型组、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技术,以及高通量高精尖仪器设备方面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情况等。
关于核心种质与关键基因创新不够的问题。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方面,跟国外差距不大,但对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目前,中国已经保存了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位居世界第二,但完成资源精准鉴定的仅1.5万份。
关于关键技术方面不足的问题。生物育种技术是现代种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不少核心技术靠进口,原始创新力度不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于核心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基因检测设备是获取基因组数据的核心设备,在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等领域有着决定性的地位。
3、中国种子企业“强弱很分明”
我们“强”在哪里呢?
自1978年我国正式设立国有种子公司以来,种子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专到优的历史变迁。目前,各类持证种子企业7200多家,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各地乡镇的种子经销门店69万家。一个以骨干明星企业与区域特色企业互补发展为主体,由生产加工企业做产业服务,研发单位做技术支撑的现代种业体系正在形成。目前,全球种业十强中已有中国化工集团先正达和隆平高科两家中囯企业。
我们“弱”在何处?
一个被反复引用的说法:就是中国前50强种子企业,研发总收了不到孟山都公司一家的1/7。中国5800家本土种子企业,全部销售收入加起来,仅相当于孟山都公司一家。
关于孟山都公司,在这里不得不专门介绍:它是一家致力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成立于1901年,总部在美国,最开始从事糖精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后来逐步拓展到农业、生物科技、制药领域。历经多次收购、兼并和分拆之后,孟山都公司聚焦农业业务,并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全球种业领域公司进行收购。在业界可以说是功劳很大,又臭名昭著,并饱受争议,其“转基因种子”和“草甘磷除草剂”一直两大争议不断焦点。
从1996年起,以农业化学和食品为主的孟山都公司收购了以培育玉米、大豆种子为主业的迪卡公司和霍登公司,重组了嘉吉公司和阿斯尧公司。
2004年孟山都成立美国种子公司负责玉米和大豆种子产品。2005年孟山都又收购了全球领先的蔬菜和水果种子公司圣尼斯。2008年又收购了瑞特种子公司。
2016年9月孟山都接受拜耳价值66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经过三次并购浪潮,形成拜耳十孟山都的跨国集团。
孟山都公司于1981年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公司的战略研究核心。乘着全球转基因科学发展的东风,孟山都科学家于1982年首次在基因上改变了植物细胞。通过多次并购重组,孟山都种子集团获得包括大豆、玉米、小麦、棉花、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种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能力,占据美国本土60%的玉米和大豆种子市场,其中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份额在80%以上,转基因大豆与棉花种子市场份额在90%以上,确立了其在世界种子市场的影响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孟山都非常重视科研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12%,如2017年孟山都的研发费用共计16.07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持续投入保障了孟山都公司的创新,使之成为世界育种技术的领先代表。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数量和规模明显改善,但是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研发能力弱,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制假售假影响恶劣等。都是困绕中国种业发展短板和弱项。
好在中国种业突围的大幕已经拉开。新时代以来,中国种业加速发展,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在深化改革下我国新品种爆发式增长,兼并重组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显著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降低,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步伐在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有序推进,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进一步加大,正在实现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历史跨越。
刘帅于邵阳
2021年8月20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