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科普读物。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直接影响。给予农耕文明的华夏针对气候变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内容,不是笼统地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更是依据物候的细微变化细致的将每个季节划分出六个节气,让华夏在最合适的时间播种、收获和休养生息,也让我们成为一个很注意饮食和季节相互配合的民族,形成傲视世界的中华菜系多少有点关系,附带拥有了与生俱来的种菜天赋。每个节气吃对应的食物,是我们对生活的细节的食物语。虽然现代科技可以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吃到想要的瓜果蔬菜,但总吃反季节的食物,大约也会感到不适。
二十四节气的间接影响。随着一代又一代先辈的积累,成功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等各类因素的融入二十四节气中。士农工商每个职业的人都在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下交汇在一起。最典型的传承是背了无数同节气相关的诗句,以此经历先辈的情感记忆。如今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对季节的感受约莫不如古人来得细腻。
全书基础内容是每个节气的常规科普,包括:三候,风俗,现状等,无甚亮点,基本和网路上的百科一样。当然这部分的内容,每位作者在详略上有取舍外,也无法作出更好的发挥。另及,基础科普也不属于全书的主线剧情。
全书的亮点:
一是节气人格。余世存对二十四节气最有意思的一项研究,是不同的节气认为对应不同的个性,和现在的十二星座对应不同的人格特征类似,但显然二十四节气更符合中国宝宝的体质。也许最合适的阅读方式似乎是每到一个节气找一位相近时间生日的朋友一起读一章,按照节气的相关风俗度过接下来的十五天,同时感受在不同节气带来的气质。
二是节气气质。每个节气都延伸到君子在此时应有的所作所为。依托师法自然的核心理念,用天地的气象传达正气凛然的生活方式。时间书写的文笔,带给我们的意义不止是年纪的增长,还有历史的厚重感。将节气拟人化,一方面寄托了余世存对生活的正向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仅仅只是代表余世存个人主观看法。附言:余世存存在对文化的解读偏激的言论被大众诟病。
不足之处:
一是诗句堆积。文章中将节气相关的诗句单纯堆积起来,一方面没有对诗句作出相关注解和解析,显得非常敷衍,另一方面加深了凑字数的嫌疑。单从诗句来看,将其按顺序罗列在每章最后也未尝不可,毕竟百度一搜就能出现一大片的内容。
二是延伸部分用词深奥。对比二十四节气科普部分的遣词造句,延伸部分对古文的引用较多,且没有轻松质朴的语言来表述。比如纯原文引用了“食指大动”的典故,没有白话文翻译,对很多读者都不友好。更勿宁直接引用《周礼》《后汉书》《文昌杂录》等古籍的原文,难度系数直线向上。阅读难得使我一度怀疑,这真的属于科普性书籍吗?
三是延伸部分和二十四节气关联度底。许多延伸的知识点,只是单纯针对“春夏秋冬”等季节的名字的单字释义,或是相关节气出现的物候生物的故事。链接过去的内容和节气并没有太大关系,更像是单纯依靠联想凑字数。比如从小暑谈到鼎,又从鼎谈及米国是一个大熔炉;从白露的鸿雁来,强行介绍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