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北方早就开始下雪了,比如哈尔滨。看朋友圈,连长江边的城市都开始有了下雪的征兆。
而在佛山多年的我,在农历年过年前是很难感受得到寒冷。于是乎,至今我都还穿着单衣单裤,甚至偶尔还是短袖。或许,这个季节更像是秋天。
但是不知道为何,这多年来,除了很喜欢这个季节温暖的阳光、和煦的风,却找不到那种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回忆起这个季节,我总是眼前浮现出四个穿得像熊一样的姑娘互相挽着手“攀登”在桂子山坡上的画面。
那是我们的大学,从天南地北聚在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姐妹。第一年,我们见识武汉的寒冷。我第一次知道冬天洗头不吹头发出去是要结冰冻起来的,一开始是黏腻的,一如护发素没洗干净一般的感觉。保暖衣+毛衣+棉服还是冷,要穿两条带绒的打底裤,最好外套有帽子。
最神奇的是,我们去上课要翻过一些“陡峭”的山坡,冬天有时候下的雨夹着冰碎或者雪,那这个时候最好大家搀扶稳了,千万别滑下去了,否则那将是一个滑稽的画面——好不容易快爬到接近山顶,突然一个没稳,嗖地屁股着地滑下去,那简直是惨案,重力分解在斜面的力真的不容小觑,再加上湿滑斜面上摩擦力的微乎其微,拖着同行的三四个人一个斜着的一字排开,往下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那可是带动后面的一大片下滑,可谓“哀鸿遍野”,壮观的大型滑滑梯模式开启。
后面的人也不恼,但觉得好笑,故作嗔怪“我好不容易爬到这,一下给打回山脚下”“同学都是你害我迟到啦”“这么冷的天我想上个课我容易吗”。这样的场面对于很多南方同学,很多平原地方的同学来说,真的是难得一见!
每每回想起这里,我都感慨当时的那种单纯——我们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穿得好不好看,只管把能塞的进的衣服都穿上,脖子能缩多短就缩多短,手是绝对不伸出来的,关系很亲密也绝对只是手肘挽着手肘,手还是在兜里,只不过有时候在自己兜里,有时候都在一个人兜里。说话也是打着哆嗦,一路蹦蹦跳跳或者颤颤巍巍,行走在湿漉漉的路上。
真的是冬天里可爱如小熊的姑娘呀!
多少年后,我们再不会穿得像熊,早就丢弃掉那些臃肿的棉服,再冷的天或许也是一件好质感的呢子大衣加身,妈妈织的厚毛衣已经很少穿了,只穿丝袜也不会觉得冷。不会再去挑战那种大型滑滑梯了,车辆就会把你从起始点送到目的地,感受外面寒风的时间也是很少的。
而我们也很少再聚在一起,手肘挽着手肘,手揣进彼此的口袋。
只是,每每天冷了回忆起过去,我就忍不住想问候一句:你那冷不冷?穿厚点,别冻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