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文档开始写作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正念。当我停下来,回到当下时,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浮现了起来:
“与其正确,我更想要真实。”
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我的年度testimony了。它第一次浮现是在年初参加小组聚会时。
聚会时我们会往往围绕阅读材料,讨论一些比较深入且答案方向比较明确的问题,而我总是很快就能想到所谓的“正确答案”: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这件事应该在信仰里这样做……等等。这似乎是一个好学生的惯性——明白出题人想要什么答案对我来说通常不是一件难事。
可是某一天在分享时,我忽然觉察到,我所说的“对的答案”其实并不是我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至少我的行为与它并不完全一致。我的脑子太过强大,以至于它骗过了我的心,让我能够很轻易地说出“应然”与“正确”的话语,却并不能“知行合一”。
我想这样的情况对很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生活里有太多“知道很多道理,却很难过好这一生”的人。你知道“人生是旷野”,却依然坚守轨道,哪怕当下的轨道已经令你痛苦不堪;你知道婚姻是个严肃的承诺,你应该对自己的伴侣忠诚,却依然会出轨,让短暂的“走神”一步步成为真实的背叛;你知道把大量时间花在刷手机上、沉迷短视频是件很危险的事,却依然忍不住在睡前打开它刷个把小时……
面对真实是痛苦的。我们的恐惧、我们的懦弱、我们的邪欲、我们的放纵……我们羞于承认它们的存在,害怕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说服自己“我真的相信那些真理”,有时把自己都骗了过去。但也因为这样,我们很难真的成长起来。我们只是在用头脑思考“正确”,而这些“正确”缺乏真实的经历和教训使我们真的与它建立联系。
没有真实的体会和实践,道理永远都只会存在于头脑中,不会成为真实经验的一部分;那些相同的苦相同的南墙只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让我们继续跌倒、继续痛苦。而改变的唯一办法,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说出真实的想法,与世界真实地碰撞。哪怕它们不够正确,我们也需要在现实中收到反馈,在现实中“learn a les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