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机制的定义:自我为了避免焦虑而隐藏特定思想和欲望冲动时所采用的技术。防御机制并不总是有效的,思想、语词甚至行为偶然会泄露出一些被禁止的思想和感觉。这种思想比较适宜表达的方式是诙谐和幽默。
本章主要涉及主题:焦虑、防御机制、失误和幽默。
一、焦虑
恐惧是对客观威胁性事件的反应。恐惧在威胁性事件消失后仍然长时间持续就成为焦虑。
心理冲突的焦虑
生活中有些东西是我们想要的,也是易于得到的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如果这三个条件杯器足,那将是很美好的。然而,生活并不是那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想要的,却从不能得到的:或者我们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但我们还是去尝试,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就拿现在来说,例如,假定你将要阅读这本书。一种说法是,“如果你是一个学生的话,那么读书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学生就应该做作业。父母为你的教育花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或者说甚至讨厌学习呢?”(这是你的超我在说话);另一种说法是,“学习是件很谨慎的事情。不及格是不好的:得到‘A'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情。对结果充满希冀,那么你就会更加勤奋地学习。”(这是自我在说话);最后一种是,“但是,但是现在礼堂正在举行聚会。你听,音乐在响,人们在笑。而且这一章似乎永远都看不完。”(这是本我在说话)以上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你将怎样选择呢?答案是不确定的。现实的这三个方面(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我想要的)之间会发生冲突。如果你留下来读书,你的本我会向往着那个聚会;如果你放下课本参加聚会,你的超我又会希望你回来继续学习。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心理被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本我产生需要,并按需要行事;超我提供了道德判断:而自我在两者之间寻找合理的事情去做,尽管本我和超我在其耳边争执。因为欲望、道德和可能性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因此,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也会发生冲突,这便是心理冲突。心理冲突的结果便是焦虑。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
现实焦虑
焦虑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它的一个特定来源是任何对自尊的威胁。太多焦虑会使个体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太少焦虑使个体不理性的处理问题。联想的状态是,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些平衡。
二、防御机制
自我的一些工具可以使焦虑水平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不论焦虑是来自内部心理冲突还是外部世界的压力。这些工具由自我无意识部分发展而来。当自我发现潜在焦虑源时,立即开始生成防御机制。
1.否认:个体否认焦虑的来源,或者一开始就不接受。如果总是采用这种防御机制,将会导致与现实严重脱离。比如,被诊断出癌症的患者。
2.压抑:是将过去从当前意识中消除出去。它将本我不恰当的冲动,令人不愉悦的想法、感觉、记忆、或潜在压力源排除在意识之外。精神分析的一个目的就是发现压力源,使心理能量释放,并重新整合。比如,女孩看到一个比较贵的连衣裙,不敢和父母表达说买。
3.反向形成:它将思想、感觉、冲动压制在意识之外,同时呈现出相反的形式,以这种形式保证冲动不会到达意识或者表现在行动上。它的好处在于保护了自尊,但是这种防御却会形成与个体意识相反的形式,并且是不均衡且不合理的方式。父母越阻止上高三的女儿和男孩谈恋爱,女孩越和男孩在一起。
4.投射:个体产生“相反”的行为进行抵制,并且将自己的意识及感受归于他人。个体通过这种防御机制以减少对自身某些特质的关注,你在其他人身上所发现的消极方面可能就是(无意识的)困扰你的。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佛印看苏东坡像佛,苏东坡看佛印像屎。
5.合理化:它通过编造一个看起来很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去做那件事,借此减少某些令人羞愧的事情产生的焦虑。合理化有两个特征:首先它们是明显的合理化,其次使用合理化的人看起来绝对真诚。父母惩罚孩子,同时声称,我都是为了你好。
6.理智化:它将情绪转化为思考,从而避免去体验这些情绪与感受,并且借此形成屏障隔离开自己与现实,以此保证继续做该做的事情。医生面对病患。
7.置换:踢猫效应。在老板面前受气,回家踢猫。
8.升华:比如,作家内心充满冲动或者欲望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三、失误和幽默
本我被禁止的冲动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在思想和行为上得以表达。一种是动作倒错,包括言语和行为中的意外失误。另一种是诙谐和幽默,被禁止的冲动通过被隐藏,以不使人感到焦虑的方式被人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