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遥想
将记忆往前翻篇啊翻篇,足足翻够27、28年的样子,我若小Q一般大小,蹦跶在一年级的廊前栏后檐边……关于作业,深深印刻在脑海中的大概有这么几件事情:
一是初写姓名,笔画繁多,总觉得格子不够大,怎么写也写不下,很是委屈!
二是本子买错,每页都比别人多好多行,老师的作业是论篇儿数,那个怎么也写不完的雨天,难以忘记!
三是洋洋得意,生字表倒背如流,倒着默写上千生字成了老爸给三五好友嘚瑟的常见戏码!
四是投机取巧,把平日里老师没有批阅的页数全部去掉,重新整合装订成假期作业……那个心跳!
五是中指变形,最近几天感慨,为什么文慧指如葱根,小时候那字儿难道没写么?
六是天生智短,没错,从小学数学就开始算不明白了,四年级的易错题再错那手板打的好丢人呐!
再大点就是初高中,高中尤甚。午休的时候紧赶慢赶的把作业做完,待到下午自习人家都开始做时,发现人家做一个我错一个,整个儿的重新来了一遍……
继而大学,班里一个男同学激励自己女朋友指着我说“她都会做的作业,你还能不会?!”我只能呵呵……没办法,心大!
印象中那时候错了的作业或者卷子,都是老师噼里啪啦的讲题,我们似懂非懂的盲听,或者默默的懊恼,为啥手抖就给答错了呢?!然而并没有“订错”这么一个说法和过程。
2.践行
上次饭桌上开玩笑说:基础知识的学习必是一辈子轮三遍,在你恰恰要忘光了的时候,当当的给你重温一遍。第一遍是自己学,三十年后陪儿女学,再三十年后还得陪孙辈学一遍才算终了。这是真话!小Q新入小一,我们这老中青三代集体迈入基础知识学习的新纪年。
现代的教育,除去吼作业不谈,避开兴趣班不表,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让人耳目一新。譬如今天所说的“订错”,做起来简简单单,但让人很有感悟。
所谓的“订错”,就是在孩子做错的题目旁边或空白纸,重新誊抄题目并正确解答的一个作业回炉方式。相较于“错题本”,订错更具有及时性。在“生写家批”(注:学生写,家长批)的作业过程中,订错可以做到随写随批随订。
一开始,我们的订错做的并不好,想来主要原因是错误题往往是简单的数学计算题,订错时也是简单的抄写并重新计算,并没有体会到订错这一方法的“美妙”之处。直到有一次随堂小考,小Q做错了语文卷中的一道阅读理解,才真正的做了一次规范的订错,自小Q到我到宋先生,都切身的体会到了这一要求的“内涵”。
阅读题对于小一的孩子来说内容设计不会太难,其中未学的生僻字也都有注音。但顾名思义,是也正因为是阅读题,所以字数相较于常规的组词、注音之类的题型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字词量。在正常的作答过程中,不会明显的觉得有多大压力,然而要小一新生誊抄一遍题目、阅读内容并完成错误的题目,显然工作量就很“庞大”。
订错的过程很微妙:首先小Q很奔溃的吐槽了堆不会写的字词,随后哭诉了好几通手疼眼疼脖子疼,接着示弱了好几番“我还是个宝宝”……未果……在婴幼儿期间的喂药(直面撕心裂肺的哭和呕吐)和当前阶段的学习这两件事情上,我显得尤为冷漠(检讨检讨……)。好在这次宋先生没有过多的拆台,我也见好就收的帮小Q“免”去了好几个难写的汉字允许只用拼音代替后,几经波折,终于完成了题目和内容的誊抄,大小三只都长舒一口气;稍微调整一下,继续誊抄了错误的题干,再作答,收官。且不说小Q心里是不是还满满的都是苦水,我看着小Q书写整齐的订错,心里倒真是美美的,很有成就感。
后续的期中考试前夕,小Q一本正经的和我们说要务必要认真读题做题,起码不能做错阅读理解,要不手都要写断了。我和宋先生暗暗开心:嘻嘻嘻,小样儿,知道认真了,给老师“订错”这一方法大大的点个赞!
3.感悟
“订错”可以让孩子再次审读题目,对于审题不清这类问题,初次定错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再错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对错题做二次订;二次订时需要将题目中造成错误的地方明确的标记出来,最好还能纳入自己的易错题本,便于后续复习。
对于审题正确答题错误的题目,订错过程强调巩固和练习,这类题目应该举一反三,梳理知识点进行训练。
论起订错的附加效果,从小Q这里来看,那就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此在犯错前就需要谨慎考虑好自己是否有勇气承担这个错误!
最后,据小Q反馈:杨老师说“你妈妈还挺认真的”。
呃……希望下次及以后杨老师说的都是:小Q你好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