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语课开始讲量词了,头晕脑胀,就想总结一下,顺便让未学者了解一下日本文字的博大精深和令人发指的程度。
为什么说是令人发指呢?有三点。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其实是借用了中国的汉字和汉字书写方法,又在此基础上居然别出心裁,另创了一套文字系统。
有些量词,中国人理解起来,问题不大。比如冊(さつ),跟汉语的册很相似,主要也是用作书、笔记本之类的量词;再如回(かい)用于次数;人(にん)用于形容人的数量,等等。
有的虽然有些出入,倒也能勉强理解,比如歳(さい)是岁的意思,中国人依稀还能猜出点来;再比如着(ちゃく)用于形容衣服数量,中国的着字本来就有穿衣服的意思;足(そく)用于形容成双成对的东西,脚就是一对嘛,这个也还行。
而很多日语中的量词,(至少对于我而言)则是完全难以理解的。比如枚(まい)专门用来形容薄平的东西,像纸、盘子、邮票、衬衫之类;本(ほん)用来形容细长之物,如瓶子、铅笔、香蕉等;匹(ひき)用于形容小动物,如猫、狗、昆虫、鱼等;頭(とう)用于形容大动物,如牛、马、象等;羽(わ)用于形容鸟和兔子。
至此,大家兴许已经看出来了,日本人虽然借用了中国人的汉字,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以量词为例,日本人根本有一套自己的分类方体系。这里面让中国人不小心读懂的,只能说是巧合,是中国人碰上了,说明两国人民心灵相通。
这里还应该之处,日语汉字的读法有音读和训读两种。像歳(さい)(读作sa yi)、回(かい)(读作ka yi)、枚(まい)(读作ma yi)等基本是按照汉语读音来的,这叫音读。而着(ちゃく)(读作qia ku)、本(ほん)(读作hong)等,读音跟汉语读音完全不同,这是按照日本人原来的读音读出来的,只是把汉字借过来用而已。量词中既有音读的词,又有训读的词,也够麻烦的。这也找不到规律。
这是第一点。
第二,这套分类体系也并不严谨。
以羽(わ)为例,看得出应该是专门用来形容鸟类的,然而不知为何却多出了兔子,据老师推测古人可能是把兔子的耳朵当翅膀了,又或者兔子的前腿短跟鸟相似。再比方说,昆虫属于小动物,一般来说应该用匹(ひき),但是蝴蝶却是用頭(とう)。还有一点,动物不同年龄也要用不同的量词,小马用匹(ひき),大马用頭(とう)。
或许是知道自己搞得这一套有点麻烦,日本人还推出了两个多用的量词個(こ)和つ,基本上可以指代各种东西,其实就是“个”的意思。但是,两者也有限制。個(こ)的范围局限在实体的东西,立体的物品和空容器都可以使用,还有就是概念性的抽象的事物,如密码。つ的范围更大,使用的更多,不仅可以指实体,还可以指抽象的东西,如谜、选项,1~9岁的年龄也可以使用。
第三就是与量词紧密相关的数字会引发量词变形。这些变形纷繁复杂,乱七八糟。一般来说,涉及1、6、8、10这几个数字,保不齐就有个促音变,3有时候也来上一手,让量词变成浊音。人(にん)的数字倒是没有促音变,但是1和2都完全变化了读音,至于つ则不但有促音变,还有彻底变化的读音。而台、枚、番这些则没有变化,完全正常。
好了,以上就是笔者课下复习总结的结果。鉴于复习困难,令人抓狂,加上了一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