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辛安剪纸是黄岛地方剪纸的代表,至今已有300多余年,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早在清代便被作为贡品呈京面圣,颇受皇室喜爱,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岛占有重要地位。
为进一步了解辛安剪纸,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探访胶东民间剪纸汲取国粹艺术精华”赴胶东服务团来到黄岛辛安街道与当地剪纸艺术家管茹进行深入交流。
耳濡目染技艺家传四代
1970年出生的管茹,从6岁开始学习辛安剪纸,中学起便凭精湛技艺,屡次获奖。如今,管茹已成为辛安文联剪纸家协会副主席。
据管茹老师介绍,自起上溯四代,代代都是剪纸好手,母亲一生从事剪纸事业,村里五、六十岁的剪纸艺人多为母亲的学生,由于师从母亲,在耳濡目染中,也逐渐走上了传承剪纸的道路。
探索坚持巧手成就价值
“凡事不要半途而废,做一件事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管茹老师对此深有体会。现在她可以一次性刻20张,剪5到6张,根据图的大小耗时也不同。无论工作多忙,剪纸都是她空闲时间最好的陪伴。
据了解,管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京的古建筑。在考察学习中,她发现当地古建筑不仅保留了原貌,还加入了现代元素,为她的创作也带来了新的灵感。
近年来,管茹老师的剪纸一直在改变,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在传统基础上实现创新。与青岛崂山和平度剪纸线条细腻,国画感强的传统风格技法相比,管茹的剪纸在细致中带着创新抽象,注重继承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又结合时代新主题,使图形美观大方,形成了线条流畅、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的风格。
后继有人社会助力传承
管茹老师感慨,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剪纸能手,如今技术批量生产基本代替了手艺技法,对传统工艺冲击深大,使人们忽略了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机器印刻虽也精细,其造型过于呆板,没有手工美感的作品并不能称为作品。老师表示作为继承人肩负重任,面对传承与现代市场的开发,既要传承又要发展,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2008年3月28日辛安剪纸艺术中心正式成立,管茹、焦丽华和李金波等人的佳作均被收藏。由于政府大力支持,管茹等剪纸艺人在小学、中学、中专等学校开展剪纸课程。辛安小学将剪纸作为美术课课程,还自编教材助力辛安剪纸传承。
探访结束之际,队员们亲自体验了剪纸创作并表示:剪纸不但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也给青年一代撒下了希望的种子,文化仍需人们继续传承。
�高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