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韩国当地时间7月24日下午,咖啡陪你创始人在家中自杀,生前称“我很累”。。。
我是今天才刚看到媒体报道的,韩国《亚洲经济》援引首尔瑞草警察局25日消息,素有“咖啡王”之称、曾一手打造“咖啡陪你(Caffe Bene)”、“豪丽斯(Hollys)咖啡”和“Mangosix”等连锁咖啡品牌的KH公司代表姜勋(音),当地时间24日下午5点46分在其位于首尔瑞草区的家里洗手间中自杀,现场未留下遗书。
姜勋,现年49岁,1998年创立豪丽斯咖啡,2010年任“咖啡陪你”代表,同年成立KH公司,2011年创立Mangosix,去年还曾收购两家咖啡店。但Mangosix卖场大幅减少,销售也日趋下降,赤字负担沉重。
那句“我很累”的确表达了创始人的切肤之痛,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理解他当时说出这句话的心情是怎样的,也许做出自杀的选择真的是“走投无路”。
对于曾经辉煌、遍地开花、无限风光过的咖啡陪你创始人却选择自杀这样结束生命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感到唏嘘不已,前二年就有咖啡陪你加盟商不赚钱以及供应链管理出现问题的传闻,商业消息都是无风不起浪的。咖啡陪你从2012年的通过加盟快速扩张到2017年的创始人自杀,短短5年时间,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发现花已开过但迅速凋零。
自2012年,“咖啡陪你”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在一二线城市开花。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开了接近600家,还建立了供应链体系,并创造了一年内开店500家的奇迹。这样疯狂的扩张模式背后埋下了诸多隐患。芸芸众生,大抵都看过“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样风光无限也悲悯不已的人或事情。
通过查询资料和媒体报道,对于咖啡陪你走到今天我想自己试着做个总结:
1、过度追求品牌扩张速度,高估市场需求
2016年,中国咖啡馆关店近15000家;速溶咖啡和瓶装饮料,占了中国咖啡消费的98%,剩下只有2%的研磨咖啡市场。
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忽视这样的数据。但是,在巅峰时期,“咖啡陪你”曾经在中国拥有600多家门店,并以“赶超星巴克”为旗号,疯狂扩张,创下平均每年开店200家的纪录。而星巴克在1998年进入中国的10年间,每年也只开20—30家店。如此疯狂的扩张速度,背后就等于埋藏着无数个炸药包。
2、盈利模式
12年到16年是韩剧在中国已由盛行走向没落的一个时间轴,具体原因众所周知。
当韩式咖啡为代表的漫咖啡、咖啡陪你、ZOO COFEE这些带有非常浓厚韩式特色的咖啡馆集中进攻中国市场的时候,伴随着韩剧的盛行,韩式咖啡馆带来的新鲜感确实给中国消费者一次刷屏的体验,店很大,空间敞亮、原木色调装修以及各种绿植和灯具的陈列,环境还是不错的。只是那么大的店,位置大多都还不错,巨额的房租和各项成本光靠休闲式的咖啡能卖的回来吗?休闲店很多消费者是买一杯咖啡坐半天,意味着翻台率并不高,如果客单价低翻台率也低的话,高额的房租一定会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负担。
没有合适的位置就没有充足的客流,再加上大店模式的高成本,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咖啡陪你大部分是加盟,因为公司需要快速回笼资金来支撑开店计划,但是咖啡陪你商业模式是很少能有短期盈利者的。那么多加盟商都赚不到钱,你认为他们都会乖乖的关店停业吗?天价的加盟费亏损掉的时候那几百个加盟商会闭口不语吗?
我没有去过韩国,但是我有听喜欢观察的朋友跟我讲过,在韩国很多学生的作业都是在各种咖啡馆完成的,去咖啡馆做作业、约会、吵架、分手等等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韩国人口5000万,人均年咖啡消费300杯,年消费总量就是150亿杯,中国人口14亿,人均年咖啡消费不到3杯,年消费总量是42亿杯,不到韩国的三分之一。
“咖啡陪你”在韩国有近千家店,而星巴克在韩国的市场份额被其挤到仅剩15%,而星巴克在中国高品质咖啡连锁店占有率2015年的数据是73%,所以商业环境和成本以及品牌影响力,咖啡陪你在中国没有优势。
3、管理疏漏、股权之争。
媒体上大量爆料,关于内部管理漏洞及股东撤资问题。“咖啡陪你”作为起源于韩国的国外品牌,在入华之初并没有处理好合资企业的股权结构,因此当品牌发展遇到问题之后,中韩双方股东意见不合,使得“咖啡陪你”的在华经营大受影响,进一步恶化了本不乐观的局面。
以上三点看似轻描淡写,但每一项往深挖都是刀刀见肉的问题,商业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她的美好在于她无尽变换却五彩缤纷的魅力;她的残酷也在于从不留情面手起刀落。
在这世间,你、我、他,各有各的悲痛,面对冰冷的键盘和新闻,我们无法理解和知悉为什么韩国的“咖啡王”会自杀,但留给行业思考的却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