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做梦,好友在大型的T台上走秀,内心涌动着莫名的嫉妒,因为她一直都那么光鲜和优秀,梦中因为某事需要求助好友,被直接拒绝。梦醒。坐在床上心中突然释然,很多事情不要为了讨好而去迎合,因为不忍而不知道拒绝,无论身处何地,不要抱怨,看到别人的好。
最近每天在恶补【壹心理】的课程,2016年初以总总理由拖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直到课程快到期限,担心可惜了这一千的大洋逼着自己去看。一开始只是为了求得心里安慰:这一千大洋好歹还是没有被浪费,再后来,看过后问自己这讲的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然并卵,什么罗杰斯、拉康、弗洛伊德、萨提亚、催眠等所有的概念都是那么地陌生而茫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花这个难得空闲去看法律以外的课程。直到这两天重温“穆赫兰道”这部电影,下载了《巨婴国》这部电子书,又把关于孩子成长的三本书看完,在这几者相互作用下这才初步明白课程里一些最基本的含义,也带给我很多意外的惊喜。
这门课程我只是当成一门兴趣来学习和探讨,希望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仰望四周,也需低头省视自己的内在。
行走世间,随意快乐一点便好…….
摘抄:情绪是生命通向无生命世界的一座桥梁,也是通往内在世界的动力。婴儿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这个痛苦多于幸福的物质世界,逐渐过渡、适应、调节着自己的生命,走向自己生命的更深处,然后依靠内在发展建立起对外世界的认知。
——孙瑞雪《完整的成长》
我一直在想这类事,那么多人,好古怪,他们自己为啥不好好活,为啥硬要把自己的生命价值附着在别人身上?
……
父母不应把生命的意义放在孩子身上。什么反思呢?就是利他与利己,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化将利他和集体主义捧上神坛,而一直将利己和个人主义视为邪恶。我们认为,利己和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私自利和自我中心,而利他和集体主义则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奉献。这个逻辑具体到生活中,就成了这样的人生观:我要为别人活着。
但问题出来了。我为你活着,你配得上吗?于是,我会紧紧地盯着你,看看你是否值得我付出。因此,我势必会变得很挑剔......
——《巨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