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古典老师《拆除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之前,我先读到万维钢老师的这本《万万没想到》,通读了一遍后再翻到了“序言”部分,更有感触,这是一本关于重建思维之墙的书,序中提到了这本书的四个特点新颖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深刻性,具体说就是旨在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来改变我们的固有错误观念(第一章 反思维尝试),这是一本行动指南(第二章 成功学的解药),对今后接受和评判新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Part One 反常识思维 “常识”来源于人的原始思维,直到现代社会产生了另一种思维-“反常识”
反常识思维:
人的原始思维即“常识思维”是感性的,具体到人或事,用道德评判,是一种文人思维,快速反应的思维方式。而现代社会产生的“反常识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有数字统计的的理工科慢思维,它是一种取舍思维(tradeoff),要求我们知道每个事物的利弊,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做出取舍。
帕累托改进-世界上并没有多少事物是“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别想说服我!
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科学家很少);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找证据(绝大多数人使用)。包括现在的媒体、选举,都在迎合观点/喜好相同的受众群体。
“确认偏误”-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一旦我们有了某种偏见,我们就无法改变主意了。避免被“确认偏误”,应该直接阅读数据,主动刻意地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消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真理追求者
“如果是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必然有一方虚伪的。”
这句话里最关键的我认为是“真理追求者”,哪些人可以被称为“真理追求者”,如何做到不妥协的“达成一致”,这些问题我暂时没法完全理解,希望之后能有更深刻的觉悟。
坏比好重要
损失厌恶这种心理学定律指出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更广义的说,人们对负面感情的重视程度总是超过正面感情。所以,人的本能是坏比好更重要。
但是决策必须超越本能,这就需要理性行事。清楚明白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因此不轻易纵容这种负面情绪,好的冒险机会敢上,遭遇损失不放在心上,看到好人好事主动夸,听说坏消息就保持淡定,不被自己的负面感情绑架。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随机、误差、赌徒谬误、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小数定律
随机即偶然,对智者来说偶然因素不值得较真。而多数事情是偶然和必然相结合在一起,这就没那么容易理解,排除偶然因素的好办法就是多次测量,降低误差。而至于“赌徒谬误”则是更可笑的一个错误理论。举个例子来理解下这个“赌徒谬误”,就是抽奖中,号码2连续出现3期,而号码6出现了5期,下一次出现号码2的概率比6大,这就是“赌徒谬误”,是个错误。实际上下一次出现号码2和号码6的概率是一样的。好笑吗?其实多数人都会犯。“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徒劳,小数定律说的是统计样本数不够多的时候,统计结果说明不了什么,只有大数定律是从统计数字中推测真相的理论基础,事物出现的频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所以,理解随机现象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不会再轻易的大惊小怪。
一颗阴谋论的心
所有阴谋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就是不承认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是自然发生的,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有联系、有目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阴谋,但是阴谋是有限度的。要知道增加细节也许可以增加合理性,但是一定会减少可能性。想要拜托童稚状态搞科学就必须首先抛弃目的论。有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纯属自然,并不是谁“想让”它发生它才发生。人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运动,个人意愿能改变的事情很少,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为什么说桥段毁了我的生活?
健康的经济学
说的是工作和健康的关系
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
由核电站联想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