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两天,没有码字;
一抬头,看到天空飘着白云,仍然如从前一样美丽广阔,
就叹息怎么事情总也忙不完似的。
只这一瞬,仿佛看见妈妈总是忙忙碌碌的身影,
儿时感觉很奇怪,
为什么大人总是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情,
却从来不停下来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
只自顾自的把自己埋在手边的事情里,
到外面走走散步还带着毛线拿着针编毛衣。
随着年岁渐长,少年时的困惑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忘记了,
就像初成人时的新鲜感慢慢褪色为陈旧。
忙碌,
渐渐的成为了生活的主题。
曾经有段时间 ,人人都在说自己很忙;
忙着考证,忙着升级,忙着赚钱,忙着社交........永远嫌不够用似的,
仿佛忙着,才证明自己是有价值和正常的。
与此相反,有人感叹所谓的“忙”其实就是心死,太忙了其实是对生命的浪费。
这样认为也是有道理的。
中国人讲人生不可“碌碌无为”,
以往大家都只看到无为,觉得忙就不会无为,
却忘记了“碌碌”二字其实就忙碌的意思。
直到八零后们纷纷踏入中年,
后面的九零后00后....一茬接一茬的窜出来,
把80后从公司最小的晚辈,熬成了上不接中层,下没有创业基金,又没有新鲜血液与热情的鸡肋代层,
才发现年岁不小了,却还只是公司岗位上的一颗螺丝钉,完全可以用完即弃...
“碌碌无为”四个字正是标签。
在那个工人阶级最光荣的年代,做一颗螺丝钉被认为是无上的荣光;
每个人追求着在自己固定一生的工作岗位上忙碌,在家务里忙碌的记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生的时光都是做一颗好螺丝钉。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大机器从机械化固件转变为智能程序的模块化硬件与软件,
爆炸的知识与信息,让老工人们的荣光慢慢的褪色暗淡,
螺丝钉的精神已经成了故纸堆里没有人看的旧报纸,
只有怀旧的老人们还偶尔会惦记一下那些年光荣的记忆。
今天的人们,
在时代的洪流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未来。
忙。
被身后的各种压力追逐,
业绩,利润,生活的重重问题......
一个接一个的没有停顿,
令人目不暇接。
曾经对未来的向往,如同在水一方的伊人,渐行渐远。
内心似乎也在忙碌中渐渐疲惫枯萎.......
忙,是生命的需要还是对自我的安慰?还是对未来的期待?
读古经时,见《箴言》中4章23节写“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大学》一章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欲修身者先正其心”“意诚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对于过去的人来说,似乎忙不是考虑的问题。
读书推崇“好书读来但觉闲”,居室追求 “无案牍之劳形”,
中国的士大夫们真真假假的都以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美;
梭罗的《瓦尔登湖》里只有山居闲谈的种种心得;
但没有人会认为这两人是游手好闲的浪费生命的无赖.............
神游半响,灵魂归壳。
实务事项还是要一项项的办,
忙,是依然,
而窗外的风吹入客厅,
清爽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