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时,一般都会说:你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中学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才能挣钱多。
这似乎确实是一个因果链。
虽然现在提倡教育孩子要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可是这些话好像在幼儿园和小学还能自我安慰,真到了中学,尤其是中高考的关键时刻,不关心结果可能就是自欺欺人了。
这种关注结果的教育是一段时间的必然,即使很多父母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有意识告诫自己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过程,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生活,但真正面对孩子成绩、过错时还会气急败坏甚至暴跳如雷。很多才入学的小学生父母都在含泪吐槽:平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说到底这不也是在关注结果吗?
这是因为多数父母自己成长过程中就是受这种教育长大的。多数六零七零和一些八零的父母,成长的环境物质极度匮乏,生活艰辛,所以挣钱、好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就是那时父母及孩子的奋斗目标。
很多的这一代人现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物质条件好了,开始注意自己和孩子的生活与成长,开始重视生活的过程。可是那种印在骨子里的认知真的很难改变。
不过,父母分两种,六七年代比较成功的一代父母对孩子会相对要求少一些,希望他们快乐无忧地成长。比如,作家王朔曾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我什么都不希望。我希望你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你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吗?”
马云也曾直言不讳地认为孩子不用学得太累:“我们已经这么辛勤的工作,我们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子孙能够活在更好的世界。……我们并不关心我女儿未来做什么,只要她长大以后更健康更快乐,然后能够乐观地去解决问题,乐观地应对挑战,那就是最好的。”
为人父母总会在孩子身上有一种补偿式心理。自己不曾得到的,总希望在孩子身上不再匮乏。尤其60后、70后中的精英阶层,他们打拼一世,饱受创业的辛苦与磨难,终于挣下不错的家业。所谓物极必反,深为“成功”魔咒所苦的他们,便由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并竭力为孩子卸下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可能负担。如果还是让孩子去学习很多东西,在他们眼中便是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童年与成长乐趣。他们就是特别关心孩子成长过程是否快乐的突出代表。
而那些还在起跑线上挣扎的父母们,则还是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学来改变生活,因为,这条路虽然辛苦,却也算公平。除了这条路,其他道路可能更加荆棘丛生,充满未知和无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一位白领自述在上海月入上万,但是每天奔波劳碌,疲倦不堪。他特别想回家乡小县城过安逸的生活,可是一想到这样就会和父母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平淡无奇,“从今天就看到了几十年后自己的样子”,所以毅然放弃回家乡,继续留在城市打拼。这就是第一代拼者,也许他将来成功了,对儿女的要求也会是“快乐成长就好”,可要是失败了呢?不知他对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要求。
所以,对孩子是否快乐成长,不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有时,真的是有条件的。有谁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优裕的物质生活基础呢?可这些结果,对普通人来说,不努力不追求,又怎么能得到呢?
一位朋友一直把上面这张图片保存在手机中,经常用它激励自己奋斗:你的努力,决定孩子坐在哪里!你的努力,决定父母晚年的生活!
太励志的一张图,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追求那个结果!
努力过,至少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