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科学分析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同时强调,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荡前行,网络空间承载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让我们携起手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将网络主权原则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中的首要原则。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尊重网络主权为基础,各国在网络空间发展与治理中具有平等参与和决策的权力。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网络问题,各国命运共连、休戚与共,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网络空间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各国协同合作,唯有坚持网络主权原则,反对网络霸权主义,打击网络犯罪,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才能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网络空间治理不能只靠人们内在的自律,还要建立适用于全球的制度法规,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保障。网络空间是跨国家的,人民安全的范围也是跨国家的,网络安全风险来自国家内外,因此网络空间安全立法既包括国内法,也包括涉外法,既要考虑国内法秩序,也要考虑国际法秩序。对此,中国于2016年11月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作为网络空间立法的根本宗旨;同年12月,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路》,提出"国家主权拓属延伸到网络空间”,并将网络空间主权作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各国在享受网络空间主权的权利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国网络主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因此加大网络技术进步和培养一支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队伍是新时代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长久之计。高校无疑是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从高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经之路。加强网络安全教材建设、增强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等,更好地支持高校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网络安全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