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不能永远为别人打工,你需要了解钱的运作规律以及商业的运作模式,这个真的很重要,与其一直为挑水,不如铺管道引流~
突如其来的一场肺炎,一夜之间让无数人不是长期失业,也是短暂性失业。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没工作,没收入,没经济来源,但是却有房贷车贷信用卡要还。就连我表妹前几天还在跟我说,他们公司年前签的几个国外的项目,都因为疫情终止了。二月份的工资即使能发,估计也少得可怜。如果裁员,他们这些新人估计就是第一批,但是北京的房租却一分不少。
复工的第一天,微博热搜就是新潮传媒,开工首日裁员500人。高管集体降薪20%。一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到底谁在裸泳。也明白了,维持自己长远发展的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反脆弱能力。因为反脆弱能力决定了你的反弹速度。现代成年人没有副业的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然而,最惨的其实不是打工的上班族,而是线下实体店老板中小型企业老板。因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和实体店的现金流,其实都只够周转,一到两个月。现在生产型的企业开始陆续复工了,但是服务类行业的寒冬还很长。在经营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的同时,水电房租都是一分不少。很多人说,特殊时期商场应该给商户免租金。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谁给开发商免贷款呢?几个月后,又有一批中小型企业和实体店真的倒闭了,那么有一批人就会面临着失业。前两天我一个澳洲代购的朋友还跟我说,他的航班都被取消了,代购半年内估计也要暂时失业了。
这两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商场导购都把专柜搬到了线上,做起了微信客户群。雅诗兰黛客户群,倩碧客户群,各种品牌服饰鞋包的客户群。导购小姐,姐们为了不失业,必须要救自己的老板。一场病毒的侵袭,把互联网线上创业推向了顶峰。
连国务院都在号召实体店要向线上转型。有的时候下决心做一项改变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今天的现实情况也会逼着很多人做出新的选择。这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增长是一个催化剂,一个新的拐点。这个时代的确需要转变。已经不是要不要选择一个副业的问题了,而是副业刚需。甚至,我们都不要把副业的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关键时刻,总有一方可以给你多一份应付危机的能力。
2003年的非典,由于大家都不敢出门,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搬到了线上。马云看到了C端的购物需求,于是成就了今天的淘宝和京东。2020年的今天,因为这次疫情大家又闭门不出。实体店空荡荡,但大街上依然有快递员,外卖员在奔波。像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这样的平台,你每天稍微晚一点儿就抢不到青菜。像我们名义出品,这段时间中午12点上新品几万件商品,不到一小时就会全部售罄。所以每一次大的波折都会倒下一批人新站起来一批人,这就是历史的铁律。
2020年为什么要做社群?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朋友圈儿里有广告吗?不管是个人微商的广告,还是品牌方的广告,甚至于公司员工都要在朋友圈儿里面给公司发软广告。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都会被各种的广告充斥着。那我想问大家第二个问题,你们觉得现在朋友圈的广告又有多少人真的能看到呢?
其实这两年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和人口红利都在逐渐下降。简单的说,就是现在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信息精准传递的效率却越来越低。前几年大家惯用的引流模式就是从微博抖音贴吧小红书。等等公开的社交APP引流到微信中来。再通过微信的朋友圈儿来传递内容,投放广告。但是随着微信朋友圈儿曝光率下降,限流严重。很多微信中的精准客户都无法及时的接收到你在朋友圈儿里投放的内容。
那么在微信朋友圈曝光率快速下降,客户粘性越来越低的趋势下,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社群就应运而生了。社群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他可以有目的的,把精准的客户圈在一起,在群里沉淀忠实客户。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从而实现社群里的用户变现。
那么相比传统的互联网营销,社群的优势其实还是相当明显的。低成本,高转化是人尽皆知的优点。但实际上,社群最大的优势在于价值延伸。普通的客户关系往往只存在于交易的过程中。一旦交易全部完成,关系链就会大幅弱化,甚至直接断裂。很多人跟我说,我的微信里头有好多客户,但是平时都不怎么联系。但是通过社群则可以做到和客户保持长久的关系。在这期间,你所做的社群运营可以不断地深挖客户的潜在价值。
举个例子。你在朋友圈里发了双11的活动。老客户看到之后可能会下单,但是也可能等到活动结束了,老客户都没有看到你发布的活动信息。那么在群里就不同了,你可以精准的把双11的活动内容传递给所有的新老客户。老客户踊跃下单的同时,还会带动新的意向。反馈评价也会刺激新的意向客户成交率。但是如果你的群只有单一的产品,那就没有办法保持一个高活跃度。
我跟大家分析一下目前微电商行业的几条赛道。第一条赛道就是传统的微商赛道,像我们知道的微商品牌轻氧 森米TXT雅米等等。第二条赛道会员制平台。像斑马云集蜜芽ABM这一类第三条赛道优惠券平台。像花生日记京东分销粉象蜜源。有些朋友可能说我没有听说过,但是你也应该见过那种发淘宝京东优惠券的群。第四条赛道拼团社群新零售平台就是我们熟悉的拼多多没出品,买买团等等。
那么这四条赛道摆在眼前,我们怎么选择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微商赛道。微商疯狂赚钱的时代是在电商法出台之前,黄金期是2014年到2017年。利用多层级模式吸金。那时候微商品牌代理至少会分六个级别。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千万级联合创始人。百万级核心董事,50万及合伙人10万级总代等等。这种常见的微商层级代理模式有一个硬伤。就是货源全部都压在中间的多层级代理手中,真正流向终端客户的销量其实并不大。底层的代理永远赚不到钱。你以为你自己是经销商,实际上你就是终端客户。你的VIP价格就是这个商品的实际市场零售价格。
多层级的模式决定了最上层的代理才可以赚到钱的。然而,电商法出台之后,微商品牌最多只能分三级,导致很多品牌直接死掉。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层级缩减,货品也没有出到终端零售客户的手里。层级越少就越难卖。如果现在做微商品牌还没有做到最顶层,那基本上就很难再赚到钱了。
接下来,我们分析会员制品牌。会员制平台的问题。商品佣金低赚钱全靠拉人头。比如说你398购买一个大礼包。然后平台所有的商品,你都可以享受会员价格。那么你卖出去一个398的大礼包,平台就会给你提100到200的人头费。前期你可能会觉得收益不错。但是我们每个人的人脉资源是有限的。当你拉进来100个人头卖出去100个大礼包之后,你基本上就会迎来收益的断崖式下跌。而且这种拉人头的模式被定义为类传销模式,本身也很损伤你的人脉。
第三类优惠券平台就是发放淘宝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的优惠券赚取佣金。这些平台打着京东淘宝的旗号,其实就是充当了一个中介的角色。未来的市场会越来越细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优质品牌不再仅仅依赖于淘宝开始跟各种精准定位的平台合作。
2018年开始,淘宝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这一类下沉市场。一二线城市对于淘宝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低了。那么优惠券平台就一定会依附于这种下沉市场。一天30到50个,产品基本上都是9.9或19.9的在刷屏。不管朋友圈还是群,都会被大家屏蔽吧。加上同类化平台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度高,你这个时候选择加入。发了一圈儿优惠券儿之后,发现身边的人早已都是别人家的会员了。经营了半年,一年之后,发现你和你的客户之间依然是弱关系。流量也有可能变成流失的人量。
第四类,拼团类电商。最熟知的就是拼多多,虽然我们各种吐槽拼多多,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数据。拼多多2015年,成立至今四年时间。在去年双11的时候,美国市值一度超过了京东的市值。成为了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电商平台。而且拼多多全部都是轻资产,全靠模式躺赢。京东花了那么多钱去建立物流仓,囤货,做京东自营。重资产投入了15年时间,居然是指没有干过一个靠模式取胜的拼多多。为什么呢,因为拼团的模式足够先进。
拼团类电商的核心是减少了中间渠道,品牌方和工厂可以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会变得越来越透明,想要赚信息差的钱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所以,拼团这个模式才是未来市场销售的大趋势。
你需要铺管道,管道铺好了,资源和收入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