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才大年初二,似乎还没从期盼过年的希翼中回过味来,网上就有了对春节的各种吐槽,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现在过年没年味了。
大家怀念的年味是什么呢?是年夜饭;是新衣服;是爆竹声声;是拜年时的问候。
记得小时候,每到年前,总有走街串巷卖纸花的小贩,爷爷会为我买上两朵,戴在头上,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年味。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今天的我们不再关注吃饭、穿衣;想放鞭炮的呢?抬头望望雾霾笼罩的天空,也放弃了这个念头;而网络的发达,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表达朋友间的问候,少了成群结队的串门叩拜。
于是好多人觉得年没味道了,开始怀疑年有没有过的必要。
过年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们仍然需要这个节日。往大里说,它像纽带一样把全球的华人连接了起来;往小里说,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个仪式,让我们放慢生活的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滋味。
那么年的味道是什么呢?我想对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年的味道就是团圆。所以我们才有春运,被称为全球罕见的人口大流动。无论身在何方,总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一家人即使分散在天南地北,也总是在过年的时候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说说各自的见闻,谈谈今后的打算。
而这几天我分明看到很多人是这样有滋有味地过春节的:
在女性成长群里,一个朋友春节放假前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7天假期看完7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一位年轻的妈妈,春节期间每天陪伴孩子亲子阅读;一位50岁的姐姐每天跑步;一位20岁的小姑娘每天坐享,且分享感悟。
在《原则》共读群里,每天9个人按时打卡。因为群主说了:每天阅读5个原则,针对一个原则写出感悟,并上交,只要地球不爆炸,我们就要每天交作业,否则出局。
在英语阅读打卡群里,尽管群主说,春节如果不方便的话,可以不用每天打卡,但我发现我们7个人,每天谁都不少地按时打卡。
在写作群里,好多人仍然坚持日更,还有位群友,不仅自己日更,还每天指导别的作者写作。
对他们来说,年味是努力、是进取、是把成长当作第一要务、是每天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还有人是这样兴致勃勃地过春节的:
一个朋友利用春节假期独自一人去了东南亚旅游,在朋友圈里我们随她一路欣赏了马来西亚的落日、泰国的沙滩、异域的风情。此刻的她正在吴哥窟看着宏伟的石雕、精美的壁画,感受着神秘震撼的历史。
一位朋友约着三五好友去了海南过年,当北方寒冷袭人的时候,她在三亚的花田里幸福地热成了狗。
一位朋友和家人吃过年夜饭,大年初一登上了飞往台湾的航班,探访秀丽的日月潭、风光旖旎的阿里山。恰好年初六回来,耽误不了初七上班。
你看,年味还可以是诗与远方、是放松、是休闲。
我的年是怎么过的呢?年三十至年初二,在父母家陪父母过年;年初三至年初六去婆婆家,陪婆婆过年。我很开心,希望老人身体健康!
你把自己的年过成了什么味道?
祝你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