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那么简单的一个字,却蕴藏着那么深的情。
对于家,此刻我只想站在正常人的角度上去谈论。有些言语不是忌于世俗眼光,也非难以启齿,只想去寻求此去经年会是怎样?物是人非后,仍如原般心境。
梁晓声说“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的家园。”家出现后产生了家庭伦理,一方面他在保护着人们,另一方面又在约束着我们。其实我很想知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维持,家庭伦理观念的束缚,传统中国社会的家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在我的童年,没有任何幸福的画面。”对于梁晓声来说,家这是关于贫穷、愁苦、无奈这些词汇的一种注脚。苦难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在苦难下梁晓声成长了起来。试想如果缺少了昔日苦难的锤炼,文坛上的梁晓声又怎能如此肆意挥洒。富有,少些磨难;贫穷,历些艰辛。家所带给我们的一一接受。
家是每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无论身在何处,异国他乡的人总会思念,想要归家。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不仅是对家的渴望,更是生命追寻的归宿。年关将至,过年的欢欣氛围,回家的人乐在其中,异乡的人独自伤神。此时归家不是单纯的回归,而是一种归属,一种依靠,一种安慰。身是红尘客,心亦有所属。心有所属,心有所归,一切皆归于家。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家仿佛自带魔力,让你卸掉伪装,丢弃面具。开怀的笑,肆意的哭。我是一个恋家的人,说来也可笑,那时最期盼的便是星期天回家。小学中学等待星期五的来临,高中满心期待周六,即使只能呆一天不到的时间,也是满心欢喜。在我的观念中,那是我的家。不知有多少学子如同我一样,心怀期盼,然后去等待归期。看似无味又乐在其中。一日复一日,一年年复一年。千篇一律的日程,却始终未曾让我有半分懈怠与不满。这也许就是家的魅力。年龄、距离都不是问题,始终牵引着你。
在这美丽的时光,自由最无价。但当你行遍高山海洋,勿忘回家。突然间发现,过年好像是为思家的人备的一份礼物,给你一个无从拒绝的理由,带你回家。年关已至,新春已到。预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满满的祝福,浓浓的祈愿。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