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自由民主的弱点
在自由主义看来,人的自由是最重要的价值。所有权威都来自个人的自由意志,表现在每个人的感受、欲望和选择之中。所以,在政治上,自由主义相信选民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但是所有的公投和选举,诉诸的都是人的感觉而非理性。
英国脱欧投票之后,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就提出抗议,认为大多数英国民众都缺乏经济和政治学背景,根本无法用“理性”判断脱欧的利弊。
而在2016年脱欧公投中,脱欧派的迈克尔.戈夫本来支持鲍里斯.约翰逊担任首相却在最后一分钟反悔,要自己出马参选。戈夫说,他的心让他这样去做的。
这样对自我意识的依赖,就是自由民主的最大弱点。如果有人研发出可以控制人心的技术,民主政治就会变成一场由人操纵的木偶戏。
002算法取代自我感受
自由主义相信感受,相信选择。然而对于人脑和人体的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的感受不是什么人类独有的灵性也不代表什么自由意志。“感受”只是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有的生化机制,用以运算生存和繁衍的概率。“感受”的基础是运算。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大数据算法有可能更能监测和理解我的感受。医学领域已经如此。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感觉,也不是看医生的判断,而是要看计算机的运算成果。
再过几十年,大数据算法就能通过24小时的生物数据记录,监测我们的健康状况。在我们有感觉之前,就可以监测到癌细胞或者流感病毒的动向,再针对每个人的体质和性格,量身推荐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饮食养生之道。
003算法代替个人决策
随着科学家越来越了解人类的决策机制,就可以提升大数据算法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人类感受的可靠性。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百度或者谷歌搜索。不过20年,人类就把寻找可信赖的信息全然交付给搜索算法。我们不再自己去寻找信息而是靠“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随着我们越来越依赖搜索算法寻找答案,自己的能力就会下降。今日的“真相”,已经是靠搜索排名前列的结果来判定。
一旦人工智能可以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该选择那个职业,甚至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对人性和生命的概念将不得不改变。
004算法与道德
有些人认为,重要的决策通常会涉及道德因素。而算法不懂道德,所以我们不会把重要决策教给算法。但是,在道德方面算法表现得也不比一般人差。
比如说困扰人类许久的道德问题“电车难题”。面对在轨道上玩耍的孩子和车上的旅客,自动驾驶的汽车该如何选择?这种情况对人类实际行动根本没有影响。因为,遇到紧急情况,一切都凭直觉来处理。反而是算法更坚持原则,到了危急时刻,它们继续遵守伦理道德的能力比人类要高出许多。只要我们能够把道德用数据编成程序就行。
005人工智能与自然愚蠢
科幻小说总是认为计算机要想与人类相当,必须拥有技能。但是实际上,并人工智能没有理由会有意识。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可以感受痛苦或者喜悦的能力。算法无需自己感受快乐或者愤怒,只要学会辨别猿类在快乐或者痛苦下的模式就可以了。
到了那个时候,算法知道怎样可以触动你的情绪,就会用这种能力来对你推销商品、投票给某个人或者接受某种信念。人类在算法的控制下,慢慢地失去自己的感受能力。于是,人类就像是被算法驯养的家畜:比如现代驯化的奶牛,产奶量更高、性情温顺,不好奇周围的环境,身体也不像远古祖先那样灵活。
大数据算法会抹去自由,创造出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让权力和财富集中在掌握大数据算法的一小撮精英手里。
“大多数人类的痛苦不再是受到剥削,而是更糟的局面:再也无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