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十七)

#导读问题合集(📚 4月17日(星期三)早上7点)

🌅今日共读内容:第五章 古典在教育中的地位(74-93 页)

❓今日导读问题:“道德教育离不开对伟大的习惯性的耳濡目染。如果我们不伟大,我们做什么或者结果怎么样就无关紧要。对伟大崇高的判断力是一种即刻的直觉感知,而不是一种争辩的结论。”怀特海提到了古典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您如何理解这种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点?

怀特海提到了古典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古典”?“古典”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cus,意思是“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当罗马人在全面吸收古希腊文化时就曾赋予它以典范的含义。因此,西方古典文化便是由希腊人开创,在罗马人那里得到发扬光大的一种文化传统或文化体系,它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而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怀特海在文中所谈的古典文化,是指在西方语境里特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优秀思想作品。“古典文化教育不只是教授古典文化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准确而全面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精确性、准确性和独立性。”怀特海震耳发聩的观点,告诉我们,推动古典教育,不是要完全取缔现代教育,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更具有宽阔的眼界和自觉的德性,“学问之术,博古通今而已;学问之道,于心涵养而于行实践而已。”

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审美。

我结合自己在小学古诗教学的实践来说说,自己的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更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优秀的诗人灿若星汉,杰出的诗作浩如烟海。古诗以它凝练的语言,悠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诵千古,滋养了一代代的中国人。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其实主要是诗歌发展史,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历史主要就是诗歌教育史。

古诗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小学古诗的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了解到:

1.教师古诗词掌握量:教师在古诗掌握量上和学生一样也还很少;对古诗的兴趣方面,也只是一般,基本上是要用时才去找一找、学一学,平时很少主动的去学。因此说古诗文的内蕴,教师远不足“一桶水”,更遑论“长流水”了。虽常言“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劝学》),但恐怕我们无法为此欣慰、为此陶陶然吧!

2.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并没有积极的进行古诗词方面的学习和探讨,大部分都是就诗论诗。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在教学古诗之前阅读教参,大概理解,亦或者根据自己历年来的教学方法或习惯按部就班进行,并不会详细研究其写作背景和深厚意境。教学古诗的目的更多只是应试,而不是欣赏悦读。对于课标中的相关要求,大部分教师并不十分清楚,只是根据自己一贯的经验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课内古诗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串讲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释,串讲诗意,最后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而且,教学时往往不是从学生已有的基础为起点,比如教学那些学生幼小时就接触过,甚至能背诵如流的古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等),教师仍然当作全新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只有少数几位教师采用“自学点拨法”,即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交流,老师对难点进行点拨。有个别的能用“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的步骤进行教学,课内课外方法一样。

4.教学模式:教师比较重视的还是对现代白话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虽然已经有教师在不断进行着古诗教学和教法改革实验,但总体看尚未成体系。多数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把解词释意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述词义、句意、写作特点以及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学生自读感悟,发挥具有个性的想象力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

5.课外古诗拓展方面:老师们都认为古诗词的教学很重要,大部分老师能根据古诗的类型或者诗人进行一些拓展,但拓展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即大屏出示——诵读,只是浅尝辄止。并不要求学生做更深入的交流。

以上状况我们将之归纳为古诗教学的“三重三轻”:

(1)重内容、轻意蕴。把解词释意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遭忽略,成了雪泥鸿爪。

(2)重传授、轻感悟。由于古诗的语言属古汉语,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教师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述词义、句意、写作特点以及表达的是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学生自读感悟,发挥具有个性的想象力时间和空间都很少,多的则是被动的听取和记录。

(3)重背默,轻朗读。古诗的背默固然重要,但跳过朗读这重要的一步,背默不免有似空中楼阁了。在很多古诗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的机会很少,常常是学了生字读一、二遍,理解诗意后再读一、二遍,一首诗学完,总共读了三、四遍,那么,在读中体验情感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了。

以上述种种为特征的古诗课堂教学将古诗最有价值的神韵剥离肢解、“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必然使古诗课堂教学索然无味,还谈什么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各年段孩子们都很喜欢古诗这一祖国文学艺术的瑰宝,都希望能与之亲密接触。但孩子们积累背诵的还是太少,古诗学习的兴趣不高,更不用说将古诗学习运用到习作和生活之中了。如何提高小学古诗课堂效率,摸索出提高古诗文教学的策略,使教师不再畏惧上古诗课,使孩子们能真正汲取古典文化的营养亟待解决。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生本理念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古诗教学效率为核心,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小学古诗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古诗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小学古诗教学的最优化。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摸索边探究,在城区学校大班额、构建有效课堂大背景下,在探索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点上,总结出一些我们在实践中认为较为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以“整和”为古诗教学备课主线,以“品读”为古诗课堂教学主线的“双线”古诗教学策略。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小学古诗整合式教学策略

策略理念: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开放、有活力、为孩子终身发展有益的语文观,不能只停留在教一篇篇的“课文”,而应该是给孩子们教“语文”。且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就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选入教材的古诗内容亦然。下图是笔者研读了人教版一——六年级语文教材后梳理归纳的图表:

      从此表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内容、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也就是说诗歌表达的主题、或是诗人描写的题材是相通的。所以,教师应以年段课标为教学基点,围绕教学目标,整合古诗教学资源。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拓展知识的外延,吸纳丰富的课外知识,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古诗,学习语文,达到“1+1>2”的效果,切实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是可行的。具体操作: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

    初读古诗找联系——再读古诗品主题——诵读古诗悟主题。

在教学中,以课文的编写出发,以主题为线索,将教材内容整合,重新解构,将两首诗串联起来展开教学,找出两首诗(或是三首诗词)之间的联系。从诗歌表达的主题的角度出发,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致”,以一首诗为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此类诗的方法,让学生以这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亦或是直接放手让孩子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运用列表格或其他学生喜欢的方式把自己比较的发现展示出来。教师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古诗中的难点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和指导,在比较的同时,诗歌内容、表达形式、蕴含的情感也相应被孩子们理解了。

2. 整合同题材的作品:

  初读古诗找联系——再读古诗赏题材——诵读古诗悟主题。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题材本来是文学、艺术创作用语,主要指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亦特指作家用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素材,通常是指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在这里题材是特指诗歌的内容,例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宫怨诗、爱情诗等。

根据前面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主题式古诗分布表》,可以从诗歌表达的主题思想入手进行整合,也可以从诗歌表现的内容,即题材入手进行整合。

3.整合同诗人的作品:

  知诗人晓诗音——明诗意悟诗情——觅他作展视野

学习诗人的诗作,我们可以整合诗人其他的代表作,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活动,如可以开展“走近李白”、“走进杜甫”、“走进王维”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视野,增加积累,在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的基础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学生会对诗人或是词人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语文学习的熏染和积累就是这样逐渐渗透的。

“整合式”古诗教学策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备课时要以整合的理念去研读古诗教材,把课备足,了解本课古诗在单元、在整册教材、在整个年段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诗歌的主题、了解作者、了解诗意、了解诗情,在此基础上寻找古诗整合的切入点。教师除了需要大量阅读、积累古诗教学素材,以确定合理的整合教学措施外,它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有效、大量地积累古诗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充实课内,相得益彰。

在摸索“整合式”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老师们由之情的畏惧、抵触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并且在古诗教学实践中感到整合之后的古诗课堂反而目标更加清晰简单,学生参与面多、学生自主活动多,老师自然地退到了次要位置,课堂效率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我们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策略,都不是截然分开的,还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灵活组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小学古诗诵读式教学策略

    策略理念:古诗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吟诵有助于小学生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不论新教法如何迭出,“读”仍然是古诗教学的“正宗嫡派”之法。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由此可见诵读对于小学古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读”也是帮助学生识记的重要方法。因为在识记的过程中,如果能尽量多地利用多种感官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会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完成识记的任务。这种效果是教师分析讲解无法达到的。

由此,古诗教学最根本的策略应该是“读”, 离开读,古诗教学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但怎么做到“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杨再隋语),让古诗教学根深、根壮,枝繁叶茂,似乎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认为“读”要顺应学情,如同剥笋层层深入,不可违反学习的规律。大体分四个层次:

(1)初读:字正腔圆,读准读通。古诗音韵和谐,“读得响亮”“读得饱满”方能读出“歌诗”的味道。教学中,要求学生放声读,读得字字要准,字字饱满,字字响亮。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没把初读的“字正腔圆”当回事,总认为初读就是指学生读一遍,全班读一遍,是不费力气的过场环节。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才发现,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读错音的情况,而且需要反复纠正,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达成共识:初读的环节,必须“严”字当头,努力做到南宋朱熹谈到古诗朗读时说的:“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每首诗读音指导的重难点不同。字音教学的处理要根据文本,从学情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方法来突破。

(2)再读: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节奏就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古诗的节奏是指朗读、朗诵者波澜起伏的思想感情在语音形式上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回环往复。节奏以全篇为单位。它由若干多的停顿组成,还包含重音的处理等方面。

首先教师要大体把握古诗朗读的停顿。 

五言诗 “二二一式” “春眠/不觉/晓”

“二一二式” “处处/闻/啼鸟”

七言诗 “二二二一式”: “胜日/寻芳/泗水/滨”;

“二二一二式” “桃花/潭水/深/千尺”

再次,大体把握节奏的类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古诗有表现儿童生活的轻快型节奏,《所见》、《牧童》……;讴歌美景的大多数是舒缓型节奏,如《春晓》、《咏柳》……也有慢中透着激昂的,如《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示儿》是一首绝笔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偏安江南的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诗的感情基调沉痛悲愤而又坚定乐观,读时引导学生节奏凝重,语速缓慢。

(3)悟读:有滋有味,读出诗意

首先体现在整体感知,悟读。古诗词教学应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从整体感知入手。一般用带问题自由轻读的方式整体感知。其次,抓关键字词解释,悟读。接下来,指导学生想象再现画面,悟读。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诗的意象是诗人想象和情思的载体,没有意象,情思往往难以表达;不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情思常常无法让人领会。最后入情入境,悟读。入境,即把学生带入诗词描写的情境中去感同身受,去揣摩玩味。

这里的“读”,不是独立的教学环节,是和学生的汇报、感悟、理解、表达,以及教师的指导点拨是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4)诵读:有声有色,读出诗境。

    在历经品味古诗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我们觉得应当向古人学习,还古诗本来的性情,还古诗固有的味道。课题组老师在小学古诗吟诵教学上走在了前沿,结合古今的诵读形式,探索古诗词吟诵教学法模式:

a.按照“半念半唱”的方式吟:吟诵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吟:呻也,即曼声而唱;诵:读之而有音节者,即朗诵,它可以按照特定的吟诵曲来吟,也可以按照统一的调来吟,但两者都必须遵循平仄规律来吟诵。当我们的学生对诗文内容熟知了以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来吟一吟古诗。在舒缓的韵律中,在抑扬的节奏中,学生们曼声而唱,既增强了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深一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真可以怡然入醉。在吟诵时如结合一段悠远的民族音乐,如萧、古琴等乐器弹奏的乐曲,更是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给学生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在情境体验中“诵之”,可以让学生亲历在诗画诗景中,物我相融,当一回诗人。通过教师形象地描述、生动的讲解及入情入境的引诵,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满腔豪情,从而达到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古诗教学境界。

b.诵读:共“音乐”一色“歌之”:古人所谓的“吟”就是唱。可以变读为唱。作曲家谷建芬创作谱写了几十首古诗新唱。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和意境,自由地选择曲调来唱,如《绝句》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来唱,学生兴致盎然。也可以配乐诵读。选择与诗文内容或情绪和谐的音乐,让学生“顺利”地深入沉浸到文中,实现与文本内容的亲密接触,获得独到的体会和感受。吟唱,有的可按照古谱,如《渭城曲》;有的可按照后人谱的曲,如《登鹳雀楼》;有的可自己谱曲,在吟唱这一环节中,多媒体课件不可缺少——既要有吟唱伴奏曲,诗词内容的画面,再加上诗文的歌词。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陶醉地吟唱,更容易感受诗情,进入诗境。

c.诵读——伴随着态势语“舞之”:教师的手势语在古诗诵读中,起着两个作用:一是教师态势语的形象性和表情性,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诗词描写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体验,降低理解古诗的难度。二是起着无声的指挥作用,教师挥动着手像指挥音乐一样打着拍子,指导学生借助体态语,亦歌亦舞起来。我们常借用手语增加吟唱的效果,因为手语中有字形、有书空、有主动的形象。手语最大特点是形象性强,吟唱中再结合手语,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打手语这一环节,由于允许学生即兴发挥、自由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小孩子们特别活跃。课堂里,孩子们天籁一般地吟唱声伴着他们此起彼伏的手语,这将是一个怎样的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生动有趣的美好景象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研促学,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日益达成共识,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耐得住寂寞,潜心学习,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培养自身的“语文”气质。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的探索,老师们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驾驭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还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收获与同校的语文老师,以及工作室成员老师所在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共享。老师们的教科研的意志和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升。参与课题研究 教师的教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力,欣赏和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今,在我们的古诗课堂上孩子们更加的敢于说、敢于想,更有兴趣,他们不再拘泥于课本知识,也不再仅仅以完成课本中字词句的理解为目标,而是希望从课本知识中找到自己喜爱方式去学习。通过一堂堂的古诗教学,学生还获取了学习古诗的方法。现在,拿到一首古诗,孩子们基本上都能从已有的方法上,去了解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进而理解古诗大意。如果你问他们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学生基本上都能列举出一两种方法:从字面理解、结合注释理解、看插图帮助理解、查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向老师和同学求助解决难点。学习古诗,学生不是学知识而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成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课堂变成了他们研究讨论问题、获取知识、探究创新、提问质疑乐园。我们还通过诗改文、给古诗配画、古诗诵读、古诗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把古诗学习的范畴拓宽,把古诗学习的形式丰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古诗词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更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师生关系赋予了新的含义,得到了学生、其他老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品经典诗文之味,在经典诗文中徜徉,这对于参与研究的师生来说是一件辛苦而又美好的事情!但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却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件长期的文化浸润。万事贵在坚持,“合抱之木,起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坚信,今天我们带领老师们和孩子们在古诗课堂上诵读经典诗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头脑变得敏锐而智慧,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此过中,充分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这是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必经之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682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7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083评论 0 35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63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85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24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5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61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22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00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30评论 1 35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7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60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4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57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37评论 3 3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76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