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准备就地过年的多多妈妈问儿子多多期待过年吗?儿子回答说,不想过,感觉过年也没什么特别的,不就是走走亲戚、吃吃喝喝。今年过年走亲戚也省略了,红包拿到手软的好事也不会有了,更加没啥期待了。
是的,现在已经不再是“过年才能吃肉”的年代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提升了,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期待却越来越少。从前对吃吃喝喝有期待,对穿新衣服有期待,对放鞭炮有期待,但现在,特别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过年吃的平时也在吃,新衣服也是随时都在穿,鞭炮和烟花就只能看看视频、听听声音了,年好像真的没有年味了。
但是多多妈妈却不想这样,过年是我们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能让孩子就这样随随便便就过了,不能让孩子以后回忆起过年来,就是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对的,一定不能这样,也大可不必这样,只要我们努力创造出仪式感,就能带着孩子过出久违的“年味”。
一、营造喜庆氛围,让“年味”走进家中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从前,我们过年形式丰富、热闹喜庆、年味浓郁,集中展示了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那怎么找回这样的热闹和喜庆呢,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先给家里添点“年味”。
首先,带着孩子给家里添点“红”。
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那什么是贴年红呢,其实就是给家里贴福字、贴春联、贴窗花。平常我们都是从各种渠道买到这些红色的东西,然后贴在家里。今年,我们可以来点特别的,带着孩子一起来写福字、画窗花吧!
我们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学画画、学书法,过年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让这些小小“艺术家”们错过呢,带着孩子用他们的画笔和毛笔,创作出对新年的祝福和憧憬,还能装点家里是不是特别有仪式感呢?我相信,不管孩子们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作为家人,我们永远是第一个鼓掌叫好的吧!更何况,看到自己的作品把家装点得独一无二,孩子也会受到很大的鼓励吧!
然后,带着孩子给家里添点“春”。
除了窗花和春联,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给家里添点春色和香味。花市溜一圈,我们就能捧回一大包花材,然后就可以带着孩子开工了。可以是喜喜庆庆的红色插花、香香美美的插花,还可以是艺术气息满满的插花……只要肯动手,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总会带来惊喜!
二、发动全家参与,让“年味”更加浓厚
福字写好、年画画好、年花也插好了,是不是应该创造一个干净的环境,再把这些充满心意的装饰布置起来呢?“扫尘日”的家庭主题日活动来帮你。
1.家庭主题扫尘日。
民谣说:“二十四,扫尘日。”在年节前扫尘,是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有的地方还会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上清扫屋顶天花、墙壁上的尘垢蛛网,称为扫去“穷运”“晦气” ,来年清吉。除了扫屋外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等,营造出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现在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非要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扫尘,而是选择适合全家人时间的一天,定为家庭除尘主题日,全家一起动手做一次大扫除。不过,我们要记住,在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分好工,让孩子不仅仅能够参与,还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哦!
2.人人贡献年夜饭。
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之一,但每一年都是老几样没新意,也让年夜饭不再让人那么期待了。那怎么让这顿年夜饭有新意、更有心意呢?让每个人做一道菜就可以简单做到。别看这说着容易,但操作起来可不那么轻松。怎么才能让孩子既参与,做出来的菜还不难吃、打击积极性呢?
超市里买到的或者是我们提前制作的半成品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在大年二十八这天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做好年夜饭计划,把每个人的菜谱确定下来,接下来,家里的主厨就可以用一天时间来采购和制作半成品。然后,再指导孩子把计划的菜给制作出来。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一直让孩子参与,把年夜饭做出孩子的味道。
三、翻新传统仪式,让“年味”历久弥新
吃饱喝足后,我们就可以思考一下更加深入的事情了。春节除了给压岁钱这招以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下几招来加深亲子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1.把磕头拜年换成互写感谢信。
传统习俗中给家里长辈磕头拜年,其实质也就是让晚辈感恩长辈的养育之恩。我们可以把形式从磕头拜年换成互写感谢信,来延续其实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和父母的沟通往往不够。正好借此机会,让亲子双方来说说心里话。
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孩子感谢长辈,我们也可以感谢感谢孩子。这可能会是我们和孩子握手言和的大好机会哦。
2.把上坟祭祖换成看老照片、讲父辈的故事。
就地过年的家庭上坟祭祖这件事情就没有办法做了,但是不代表我们就没办法延续春节缅怀祖先这个传统。我们可以把上坟祭祖换成看老照片、讲父辈的故事。讲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我们给孩子们讲爷爷奶奶的故事,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给孩子讲我们的故事,我们更可以给孩子讲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孩子不在身边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云讲解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们会发现,讲述老故事不仅仅是忆往昔峥嵘岁月,更是加深彼此了解的大好办法。过年团聚在一起,一定不能以各自耍手机收场。到头来发现,人虽然在一起,但心在手机那头,实在是冒着病毒、挤过春运后最得不偿失的事情。
3.把看春晚延伸成自导自演的家庭春晚。
春晚一定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觉得春晚形式老旧、没有太多看点。如果你家孩子也这样觉得,那你们不妨自己策划起来,搞一场自导自演的家庭春晚。
可别小看这个点子,要想真的办好,它可是一个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统筹协调、策划安排等等能力都可以得以发挥。既可以娱乐全家,还能给孩子发挥的平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后记】
春节能不能过出“年味”跟在哪里原本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怎么过。赶紧参照这套方案,带着孩子过一个特别的年,把属于中国人的“年味”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