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始,大家应该都在做2020年的计划,在讨论2020年计划的时候,我们应该仔细去想象一下2020年你所在的领域会有哪些变化,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未来的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教育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发生?
1.把精力聚焦在人工智能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上
大家都有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颠覆很多传统行业,所以无论哪一个行业,都要拥抱人工智能。英国广播公司(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银行职员等职业,分别以99.0%、98.5%、96.8%概率,被列为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而艺术家、心理医生、教师等职业,分别以3.8%、0.7%、0.4%的概率,被列为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BBC分析认为,教师被机器人替代的概率只有0.4%。
虽然教师被机器替代的概率很低,但是我认为人工智能对纯教知识的老师影响还是会很大。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处理规则确定性、动作机械性、过程重复性的日常事务后,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富有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孩子的智力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孩子的非智力问题,因为在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只是其中一部分,还会受到很多情感方面影响,我经常举例子说学生学习就像茶壶一样,如果没有先帮他把盖子打开,塞知识进去是塞不进的。我们应该把精力聚焦在人工智能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关注孩子的底层学习能力,比如孩子的品格塑造、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学习等能力。我不担心机器像人的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未来的孩子不仅要与人相处,还要学会与机器和人工智能相处。
2.线上线下的融合
大师辅会不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以面对面的教学为主,用科技辅以面对面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OMO的概念最早由李开复老师在2017年针对新零售提出,OMO即Online-Merge-Offline或Offline-Merge-Online,指线上线下的融合。具体到教育行业,是指精准记录并打通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的所有数据,依靠数据建立完整的知识图谱和学情分析体系,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会有什么家长最想要的事情发生?
1、孩子需要学业规划师
目前教育还是比较碎片与零散,家长一般会在几个机构选择老师,孩子周末疲于奔命,每个科目平均用力,发现吃力不讨好,缺少给孩子做整体的规划。
太多教育机构将学生以及家长视为“韭菜”,而非从教育的本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即使学生成绩整体差,我们也不提倡孩子全科都补习的,这种情况先要调整孩子的学习目标以及心态,先重点抓一两门,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学科的底层学习方法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他在一个科目上从“不会”到“会”,他对其他科目心理的设限就打破了。
教育机构要从用户需求出发,帮助孩子做整体规划,每个孩子都需要下面三个规划:
1)生涯规划,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领域,职业?
2)升学规划,根据目标倒推,制定现实、高效的升学路线图。
3)学科规划,孩子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这方面最好的机构和资源有哪些?
2、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
人生道路很漫长,从学校学习到的东西只是人生路上很少的一部分,在你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东西,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这真的需要一个人终身不断学习,更需要的是孩子适应变化的底层能力,不是传授孩子知识,而是教他学会学习的能力。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善于学习,高效学习。
三、教育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
从“教”到“学”的转变
要让学生从被教育、被学习的局面,变成“我要学、我喜欢学”,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顾明远说“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如果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变成考试机器,将来怎么能适应世界的变化?”,互联网拓宽了学习环境和领域,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要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020年,从心出发,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