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先生曾说“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
如今的孩子倒相反,不知道阴历,只知道阳历。不过一年一到春节这几天,大人孩子恐怕就只知阴历,不知阳历了。平常若是问阴历,你要翻日历查一查。除夕到正月十五这些天,若问你阳历,你倒是一时说不出来了。
阳历,又称“公历”,是如今国际通用的历法,依据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制定的历法。根据阳历,可知寒来暑往,四季更迭。
阴历,是由“太阴历”简化而来,“太阴”就是月亮。太阴历,是取月相变化规律而制定的一种传统历法。月至满则十五,月至亏则初一。这是阴历的浪漫之处,你某个夜晚抬头一看,月亮皎洁圆满,便知大概是十五了。
农历,是适用于农耕的历法,是古人对太阳黄经的观察,是参考太阳折射角制定的历法。万物生长靠太阳,农历与气候变化周期相一致,古人参考它来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人按农历制定的,每月两个节气,十分准确,几乎与阳历完全一致。意境悠远的名字,缜密细致的推算,农耕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即使在千年后的今天,依旧光华不灭,让人赞叹。
2016 年11月30日17点35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委员会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对祖先的智慧了解多少呢?在我们徘徊于阳历阴历与农历之间,感叹二十四节气比天气预报还要精准时。先辈也许正笑我们活得混沌,忽略了天地万物的变化。
当日晷上一寸一寸的光影流转,变成如今电子屏幕上变换的数字,我们对时间的感触,是否还有曾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