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趣味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趣味”
火山
虽然教育呈现的形态是有目的有功利的去读书,其实引不起兴趣,我是不会投入的。也可能早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去读书的,所以当时是以读书的方式去离开了农村。首先是对文字记载的信息好奇,读不懂的时候,先从连环画过渡,再有就找一些小说来开涮。
第一本读的小说是《大唐演义》,记述的内容是薛仁贵和薛丁山为主。大约年纪是四年级左右,其中也有一位比我早开窍的小学同学,很早就读了厚厚的一叠书籍。后来,这位同学初中就上了从化中学,初中之后就选读了一家中专。现在在一家水利部门工作,听说已经做到了所长。至今为止,他还能对书感兴趣吗?我也不知,偶尔遇到仅仅是客气打个招呼,已经没有那时谈书色舞的感觉了。
还有一位小学同学,也是初中就上了从化中学的;后来上了广州教育学院,毕业就留在了广州工作教数学。听说他后来为了找老婆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被迫改变了很多。现在又如何呢?我只能偶尔听到他的一点消息,不过这些都已经和读书没有多少关系了。
读书有义,其中的混沌到清晰,再由没有方向到有方向;这些都经历过现实的无数筛选,有些暂时的妥协和平衡,并不是说我们放弃了;恰恰是,在积聚自己的意气和力量。读书之道是应该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系列,不然由于天天啃石头般,谁愿意去付出这么难堪的代价。心理上都有最近区,读书和选择书的最近区在哪里呢?这个需要我们自己去掂量,有些书某些阶段适合看,有些书仅仅是偶尔提振我们的想法罢了。
渐进是和平时期的重头戏,也是人生长期奠定的落脚点。如果说非要达到什么目标和目的,这个需要花费一些综合上的功夫,并且有可能非要掉了一层皮才能有所得。我对一些急于求成的东西没有很大的动力,反而对长期和耐性的东西感兴趣。毕竟幼时疾病让我从活泼逐渐变得恬静,从注重行动变得注重思考;如果这是命数,我认为这是大自然和人文的双重选择所致。
我喜欢生物系列,是因为我珍惜、尊重生命;我喜欢散文,是因为喜欢自由漫想;我喜欢搞书友会,是因为喜欢几个人静静地交流信息,互相取长补短。接下来的书友会聚会,估计要限制名额了,大约5到6人左右吧。
人数恰好够,就行。